痢方。

  地榆(炙,锉) 黄连 干蓝叶 川升麻(各一两) 川楝子 苦楝根(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软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乳食前。

  《四十八候》治毒痢宣连丸方宣连(一钱,作散,用鸡子清和作饼,于瓦上烧干,再为末) 肉豆蔻(一个,去心脐,内入乳香,不拘多少,纸裹,火煨黄色) 朱砂 木香(各半钱) 杏仁(七粒,和皮烧) 巴豆(四粒,烧七粒亦得)上为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陈米饮下七粒。赤痢,槐花汤下。

  《宝童方》治脏毒痢,为吃诸药不愈者。

  槐花(半两,炒) 白矾(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用陈米饮下。

  《孔氏家传》治蛊短剧方。

  上取荠 根捣末,以饮服方寸匕,立瘥。一方可入地榆、臭椿根同服。

  卷第二十九

  脱肛第十二《巢氏病源》小儿脱肛候:脱肛者,肛门脱出也。肛门大肠之候,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因气,故肛门脱出,谓之脱肛也。

  《圣惠》:夫小儿痢脱肛者,皆因久痢,大肠虚冷所谓也。肛门为大肠之候,大肠伤于寒,痢而用力,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因谓之脱肛也。

  《婴童宝鉴》:小儿肠脱为泻痢久不瘥,冷极肚肠滑。

  《玉诀》小儿泻血、脱肛候歌:脱肛泻血本因伤,冷热攻脾损大肠。消渴口疮添上热,气虚浮肿面青黄。

  此患先调胃气,后下虚积,次和脏腑即安。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翻花脱肛候歌:本为医人下药凉,致令冷气入回肠。鼻头(一云鼻根)只见多青脉,唇白相兼更齿旁(一云根黄)。初患百朝常此候,若经年月脸生光。眉红好哭唇干燥,形候分明要审详。

  只当温大肠、止渴、调气则愈,慎不可食冷药也。

  《颅囟经》治孩子脱肛方。

  上用苦葫芦一个,并子细捣,时时水调服之。切忌动风之物。如泻血用栝蒌一个,慢火烧令熟,细研为末,熟水下一钱。

  《颅囟经》又方:大黄(二两) 木贼草(一分,炙) 白矾(半两,烧灰)上为细末,空心,米饮下半钱。

  《葛氏肘后》卒脱肛方。

  上烧蜘蛛为灰,敷肛上。

  《千金》鳖头丸 治小儿积冷久不瘥,后余脱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方。

  死鳖头(二枚,炙令焦) 磁石(四两) 小 皮(一枚,炙令焦) 桂心(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大豆。儿三岁至五岁服五丸至十丸,日三。儿大以意加之。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久痢脱肛方。

  鳖头(一枚,炙焦) 东壁土 五色龙骨(各五分) 卷柏(四分)上四味捣散,以粉敷之,按内之即瘥。

  《外台》:《古今录验》又方上取铁精粉敷内之瘥。

  姚和众治小儿因痢脱肛方:连翘(不以多少,先用水洗去土)上为细末,先用盐水洗,次用药末时时干敷脱肛上,立瘥。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脱肛不收方。

  卷柏(二钱) 鳖(一枚,火 ) 白矾(一钱,火 )上件为末,先用盐水洗,次用药涂脱肛上,立瘥。

  《千金》灸法;小儿脱肛,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

  《千金》又灸尾翠骨三壮。

  《千金》又灸脐中,随年壮。

  《圣惠》灸法:小儿脱肛泻血,每厕脏腑摄痛不可忍者,灸百食一穴三壮,在头中心陷者是也。炷如小麦大。

  《圣惠》岐伯灸法:疗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较,灸龟尾一壮,炷如小麦大,脊端穷骨也。

  《万全方》灸法:治小儿脱肛泻血,灸第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灸一壮,炷如小麦大。

  卷第三十(血疾淋痔) 凡十九门

  卷第三十

  吐血第一《巢氏病源》小儿吐血候:小儿吐血者,是有热气盛而血虚,热乘于血,血性得热则流散妄行,气逆即血随气上,故令吐血也。

  钱乙论补下不同云:段斋郎子四岁,病嗽,身热,吐痰数日而咯血。医以桔梗汤及防己丸治之不愈,其涎上攻,吐喘不止,请钱氏,下褊银丸一大服(方见痰涎门中),复以补肺散、补脾散治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今段氏咯血肺虚,何以下之?曰:肺虽咯血,有热故也。久即虚痿,今涎上潮而吐,当下其涎,若使不吐涎为甚便也。盖吐涎能虚,又生惊也。痰实上攻,亦使发搐,故根据法只宜先下痰,后补脾肺,必涎止而吐愈。若先补其肺为逆,先下其痰为顺,先下后补为良也。

  《婴童宝鉴》小儿吐血歌:血为荣兮气为卫,二气相随无住滞。忽然血动气来冲,便是妄行忘本位。血随气上奔心来,吐出如屠争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