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 肉桂(不见火,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小钱,沸汤入盐点,大小加减。
长沙医者王 传\x银珠丸\x 治小儿、大人赤白痢,里急后重,腹痛,服诸药不瘥。此药孕妇亦可服。
海附子(捶碎,研,两个) 密陀僧(研) 定粉(研。各一两) 罂粟子(御米是,锉、焙、碾、罗,十个)
上四味为细末,糯米粽子角七个,研烂如膏,和为丸。大人服豌豆大,小儿服黍米大,煎苏木汤吞下两丸,
不拘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x赤龙丹\x 治冷热痢方。
大宣连(用巴豆同炒过,焦香为度) 吴茱萸(炒过,去梗叶。各一两)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绿豆大,黄丹为衣。每服一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白姜汤下。水泻痢陈米饮下。
《圣惠》灸法∶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每厕腹痛不可忍者,灸第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灸一壮,炷如小麦
大。



<目录>卷第二十九

<篇名>白脓痢第六

属性:《婴童宝鉴》论小儿肠寒,即下白脓,腹痛。
《颅囟经》治孩子冷毒疳痢,白脓疳靛,日加瘦弱,不吃食,腹痛方。
青木香(一分) 黄连(半两)
上末,以蜜丸如梧子大。一岁以上,空心熟水下一丸。三岁、五岁服二丸。药性热不宜多服,忌生冷。《圣
惠》收治冷热痢,二物等分。
《葛氏肘后》\x鸡子饼\x 疗小儿秋夏暴冷热,腹胀,乍寒乍热,白带下方。
上用鸡子一枚,胡粉一丸,碎,绢筛,合鸡子黄白共捣、研,调熬令熟,如常鸡子饼。儿年一岁,一食半
饼,日再不过二饼即瘥。儿大倍作丸,羸弱不堪与药,宜与此饼。
《王氏手集》治大人、小儿纯脓白痢,其效如神。\x脂附丸方\x
大附子(一枚)
上先用猪膏掳成油半盏许,蘸前件附子令裂,捞出放冷,削去皮脐,碾为细末,以枣肉和丸。大人如梧子
大,小儿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米饮汤送下,空心食前服。
《朱氏家传》治小儿白脓冷痢,脐下绞痛方。
诃子皮 青木香(各等分)
上件并为末,以粳米饭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五丸。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疳痢多有白脓,腹内 痛,\x附子散方\x
附子(炮去皮尖,一枚) 龙骨 赤石脂(各半两) 密陀僧 黄丹 胡粉(炒) 乌贼鱼骨(烧灰) 赤芍药(各
一分)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一日三服。



<目录>卷第二十九

<篇名>纯血痢第七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痢如膏血候∶此是赤痢肠虚极,肠间脂与血俱下,故谓痢如膏血也。
《圣惠》∶夫小儿血痢者,由热毒折于血,血入大肠故也。血随气循环经络,通行脏腑,常无停滞。若为毒
热所乘,遇肠虚,血渗入于肠则成血痢也。
《婴童宝鉴》∶小儿肠热,即痢下鲜血,一如肠风。
《仙人水鉴》小儿血痢方。
甘草(炙,一寸) 大腹(一个) 人参 黄盐(陶隐居云∶北海盐黄草粒粗,以作鱼 及咸菹) 白石脂(各一
分)
上并捣为散,浆水二合煎取一合,米一钱匕服之,立验。
《外台》∶《广济》疗小儿热毒痢方。
犀角(十分) 地榆(六分) 蜜(三分) 地麦草(五合)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大小服之。
《外台》∶《广济》又方
葱白(三两) 香豉(三合) 栀子(绵裹,七枚) 黄连(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外台》∶《广济》又疗下鲜血方。
上用栀子仁烧灰末,水和一钱匕服。量其大小,加减服之
《外台》∶《古今录验》痢下落血,疗小儿痢。\x犀角榉皮煎方\x
梁州榉皮(二十分,炙,切) 犀角(十二分,屑)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神良。崔氏同。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蛊毒、血痢。\x 荷汤\x
荷根 犀角(屑) 地榆 桔梗(各二分)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服一合,至再服。
《外台》刘氏疗小儿血痢方。
地榆 黄柏 黄连 黄芩(各六分) 马蔺子(二分) 茜根(一两) 生姜(三分)
上七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大小量之,与一合至二合为度。
陈藏器小儿寒热丹毒,中恶注忤,痢血方。
上并煮草犀根汁服之更良。生水中者,名木犀也。
《食医心鉴》治小儿血痢方。
上取生马齿苋绞汁一合,和蜜一匙匕,空心饮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烦热口干,腹痛。\x黄连散方\x
黄连(去须,微炒) 犀角(屑) 白 荷根 黄芩 蔓菁根 吴蓝(各一两)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