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胀,一日两服或三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急惊积,及壮热、面黄、久泻,\x青黛丸方\x
青黛(二钱) 朱砂 粉霜 腻粉(各研) 乳香(同粉霜研) 水银砂子(各一钱) 砂(一钱半,白汤泡瓷
器内,煎干秤) 巴豆(三十粒,去皮心膜,细研,压出油,只用霜)
上件八味为末,枣肉为剂,施丸之。小可患及常服绿豆大。取惊积,每服豌豆大或皂皂大,并用煨皂儿去
皮心,只用白仁煎汤,使温调破与服。
《王氏手集》治痢久不止方。
上取鸡子一枚,和蜡作煎饼与食。
《王氏手集》神圣乌金散 治小儿肠胃虚弱,久利脓血,腹痛后重,减食羸瘦,及疳痢肿满方。
皂角针灰 破故纸(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平钱,食前麝香米饮调下。忌生冷油腻,量小大加减。
《吉氏家传》治气痛久泻,利不止。\x木香散方\x
陈皮 青皮(各半两) 肉豆蔻(二个) 丁香(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陈米饮下。
《吉氏家传》治久泻不止,不思饮食。\x丁香散方\x
丁香 肉豆蔻 陈紫苏 陈皮 盐木瓜(各等分)
上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吉氏家传》治疳痢久不瘥\x救急方\x
鸡屎矾(一两,炙) 黄柏(二两,炙) 母丁香(十个) 麝香(二钱)
上细末。每日平旦取一钱匕,以米饮调服。次煮罂粟粥热服。
《吉氏家传》治久泻不止方。
浓朴(姜炙) 桔梗(炙) 芍药 诃子 当归(各等分)
上末。每服一钱,饭饮下,止有神效。
《吉氏家传》治久痢不止,变水泻方。
楚梅( ,存性) 白矾( 。等分)
上末,水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米饮下,紫苏汤亦得。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泻痢,久不住方。
上取橡斗子,每一枚用胆矾填,合定一枚,用细泥裹 ,煨火泥干橡斗子,烟退取出,去泥细研,滴井华
水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甘草白姜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冷热作泻,热药不止,宜服此药方
槐花 石榴皮 地榆 黄连 诃子(各等分)
上为末,冷水调下半钱。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x筱帚丸\x 治小儿久痢方。
黄连(二钱,末) 大蒜(半个,炮熟)
上入黄连末,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煎净,筱帚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久痢不瘥,宜服\x砒霜丸方\x
砒霜 雄黄 干蟾灰(各一分) 麝香(一钱)
上件为末,汤浸蒸饼和丸如粟米大,米饮下一丸。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又方
芜荑(半两) 羊子肝(一枚)
上件药以肝切作片子,以芜荑末掺在肝内,线子缠,以米泔煮令熟,捣烂,糯米饮和丸如麻子。每服五丸,
用米饮下,早晚各一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脾胃不和,脏腑滑泄,久痢不止方
浓朴 肉豆蔻(面裹煨) 陈皮 丁香 木香 藿香 甘草(炙) 人参 茯苓 白术(以上各等分)
上件为细末,用炼蜜和为剂。每服皂皂大,米饮化下。
《庄氏集》俞穴∶秋深冷利不止,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三壮。



<目录>卷第二十八

<篇名>利渴不止第十二

属性:(泻痢同)
《巢氏病源》小儿利兼渴候∶此是水谷利,津液枯竭,脏腑虚燥则引饮。若小便快者利断,渴则止;若小便
涩,水不行于小肠,渗入肠胃,渴亦不止,利亦不断。凡如此者,皆身体浮肿,脾气弱不能克水故也,亦必眼
痛生障。小儿上焦本热,今又利,下焦虚,上焦热气转盛,热气熏肝故也。
茅先生小儿有中渴泻候∶上大渴,饶睡,肚膨,睡中或惊,便下白汁。此候先因硬物食无所度而伤损脾胃,
至有此患。所治者,先用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匀气散调一日(方见胃气不和门
中),后下调中饮(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夹乳香散(方见一切泄泻门中)、龙涎膏调理即愈(方见热渴门中)。
《婴童宝鉴》∶小儿渴泻,为脾胃虚,上焦热,故下泻而渴。
《千金》治小儿渴痢方。
上单捣冬瓜汁饮之。
《千金》治少小壮热,渴引饮,下痢。\x龙骨汤方\x
龙骨 甘草(炙) 大黄 赤石脂 石膏 桂心 寒水石 栝萎根(各二两)
上八味治下筛,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儿大小服之。
《外台》∶《短剧》又疗少小夏月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唯可饮\x麦门冬汤方。\x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四分) 枳实(炙) 黄芩 人参(各三分) 龙骨(六分)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温服。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