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肉豆蔻(面裹炮,去面不用。各等分) 甘草(炙)
上为末。每服小半钱,紫苏饭饮调下。
《刘氏家传》\x平胃丸\x 治小儿一切吐不住,兼常服大壮胃气方
马芹子 白僵蚕(去丝) 丁香(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此○大。煎陈橘皮汤化下。
《庄氏家传》\x蝎梢丸\x 镇惊、化痰、祛风,兼止嗽、定吐逆,除一切惊积方。
蝎梢(炒) 半夏(汤洗七遍) 丁香(拣者炒) 朱砂 白附子(炮制。各一分)
上件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用姜汤下,不拘时候。
《庄氏家传》治吐奶方。
莲子心(七个) 丁香(三个) 人参(三寸)
上细为末。以绵裹乳汁浸,令小儿吮吃妙。
《庄氏家传》又方
藿香(半两) 何首乌 白扁豆 甘草(炙) 糯米(以上各等分)
上为细末。半钱,用水一小盏,入淡竹茹,煎至七分冷服,临卧空心。
《孔氏家传》治小儿吐奶方。
上用生姜、橘皮等分煎汤,与乳母服。
《孔氏家传》\x醒脾散\x 治小儿因吐胃虚生风,胃气欲脱方。
人参 天南星(等分,各碾)
上为末。旋抄,每服二味各半钱,冬瓜子三、七粒,水一盏半煎两茶脚许,通口服,不计时候,以胃气生
为度。大人亦可服,须倍煎之,以知为度。
《孔氏家传》治小儿吐不止方。
上用香白芷为末。每服一字,煎茅根汤调下,淡甘草汤亦得。
《王氏手集》\x香葛半夏散\x 治痰逆呕吐,胸膈痞滞、烦渴胃瞀、壮热头痛方。
藿香 干葛 牙硝 滑石(各三分) 半夏(半两) 甘草(炙,二分)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二片,木瓜少许,同煎四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王氏手集》治小儿久吐。\x玉壶丸\x方
半夏 白面(各一两) 天南星(大者一个) 天麻(半两)
上件为末,姜汁化柳胶为丸黄米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浆水煮四沸,服以煮浆水下。如无浆水,以柳枝
三两茎煮之亦妙,后服太医局丁香散(方见本门。)
《王氏手集》\x丁香膏\x 治大人、小儿吐逆方。
丁香 藿香(各一分) 硫黄(二分) 柿蒂(十个) 水银 木香(各一钱) 蜡茶 槐花(各半两)
上先研水银、硫黄令匀,入在众药末内,炼蜜和成膏,以蜡纸裹。大人一杏核大,煎桑叶汤下,甚者三服。
小儿量大小加减,一皂皂大,薄荷汤化下。
《赵氏家传》治小儿吐逆不定,虚困生风。\x硫黄半夏丸\x方
硫黄(一钱) 半夏(半两,汤浸洗七遍) 蝎梢 白附子(炮。各一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绿豆大。生姜米饮下。
《赵氏家传》\x不换金散\x 治小儿吐逆方。
片子姜黄 草龙胆(各一两) 干葛(一两半)
上为细末。五岁以下小儿每服半钱,用重帛子裹药在内,以线扎定,放入甜水半盏中,用慢火煎存三分以
来。温服。
《吉氏家传》治吐奶腹胀方。
代赭石 麝香 巴豆(各一分) 赤石脂 杏仁(各半两)
上件细末,蜜丸如桐子大,米饮下。三日儿一丸,百日、一岁二丸。
《吉氏家传》治吐奶方。
母丁香(三、七粒) 僵蚕(直者七个,净洗去粉,炒)
上焙干为末。每服一字,煎枣汤调下。
《吉氏家传》治吐奶。\x豆蔻散\x方
肉豆蔻(面裹炮赤熟,去面为末) 草果子(炮去皮。各一个) 缩砂(去皮) 甘草(炙) 肉桂(不见火。各
一钱) 陈皮(半钱,去白)
上为末。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
《吉氏家传》\x玉露散\x 治小儿吐奶,面赤烦躁方。
不灰木( ) 滑石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字,生油并水调下。
《吉氏家传》治翻胃呕逆方。
朱砂 砂 硼砂(各半钱) 巴豆(七粒,去油) 柏子仁(七十粒)
上末,用酸醋浸,蒸饼糊为膏,油纸裹旋如此○大。米饮下一丸,常服姜汤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交奶吐下方。
豆蔻 母丁香 宣连(各一两)
上件为散,空心米饮调半钱服之。
长沙医者李刚中治小儿吐药方。
川当归(洗、锉) 甘草(炙。各一分) 桂心(去粗皮,不见火) 枳壳(汤浸去瓤切,麸炒黄色) 北五味子
(拣净。各半两)
上五味修制了一处,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煎半盏温服。大人亦可加药末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x肉豆蔻散\x 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痛呕吐,不纳乳食方。
白豆蔻 肉豆蔻 甘草(炙) 芎 陈皮(去皮) 枇杷叶(去毛炙。各一分) 黄 (炙) 干木瓜 人参(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