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白交杂。
此为阴阳不分。法当分正阴阳为主。
夹热而痢者。则痢下红色。此风能动血也。
治法 推三关 六腑 清心经 和阴阳 推大肠 脾土 八卦 肾水 揉脐及龟尾
夹冷而痢者。则下纯白冻。或白上有粉红色。或似猪肝瘀血。皆为阴症。盖血得寒则凝故也。
治法 推三关 八卦 脾土 大肠 和阴阳 天门虎口 揉脐及龟尾



<目录>卷中

<篇名>疟疾门

属性:夏伤于暑秋成疟。间日连朝不少差。解表去邪须次第。再宜养胃固脾家。
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谓腠理开而汗出遇风。或得于澡浴水气含于皮肤。因卫气不守。邪气并居。其疾始作。伸
欠寒栗。腰背俱痛。骨节烦疼。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而渴。乃阴阳二气交争。虚实更作而然。阴气独胜则阳
虚。故先寒战栗。阳气独胜则阴虚。故先热。阴盛阳虚。则内外皆寒。阳盛阴虚。则内外俱热。阴阳各衰。卫气与
病气相离则病愈。阴阳相搏。卫气与病气再集则病复。各随其卫气之所在。与所中邪气相合而然也。
疟疾兼呕吐肚疼者。
治法 推三关 脾土 分阴阳 揉脐 运八卦
痰疟一日一发者。
治法 推三关 肺经 分阴阳 八卦 按弦搓摩
久疟不退。而脾气虚弱者。
治宜补脾土(二百) 分阴阳(一百) 运八卦(二百)
邪疟至晚发者。
治宜推三关(五十) 脾土(一百) 分阴阳(三百) 八卦 六腑(二百) 天门入虎口
瘅疟。但热无寒者。
治宜推三关 脾土 分阴阳 八卦 肺经 六腑 间使内关(各一截) 天门入虎口 肘



<目录>卷中

<篇名>疳疾门

属性:五疳五脏五般看。治法详推事不难。若见面黄肌肉瘦。齿焦发竖即为疳。
大抵疳之为病。皆因过餐饮食。于脾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余脏而成五疳之疾。若脾家病去。则余脏皆安。苟
失其治。日久必有传变。而成无辜之疾。多致不救。可不慎哉。
治宜推三关 六腑 脾土 运八卦 大肠 五经 心经 清天河水 门 运水入土



<目录>卷中

<篇名>积症门

属性:头疼身热腹微胀。足冷神昏只爱眠。因食所伤脾气弱。下宜迟缓表宜先。
夫儿所患积症。皆因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滞中脘。外为风寒所袭。或因夜卧失盖。
致头疼面黄身热。眼胞微肿。肚腹膨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饮食不思。或呕或哕。口噫酸气。大便酸臭。此为
陈积所伤。先宜发表。后宜攻积。
治宜推三关 六腑 多补脾土 掏四横纹 补肾水 分阴阳 掏大肠 揉 门 小横纹
运八卦(退艮重) 三扇门 天门入虎口 发热腹痛。加水里捞明月 大便秘结。多推六腑 小横纹 揉
掏肾水 腹痛泄泻。掏一窝风 揉脐及龟尾



<目录>卷中

<篇名>痞症门

属性:本因积久成顽结。男左女右居腹胁。俗云龟痨不须听。化癖调脾自安贴。
夫痞与否同。不通一也。小儿乳哺不节。久停于脾。不能克化。结成痞癖。突于胁下。或左或右。俗云龟痨。其疾
皆因积滞蕴作。致有寒热肚腹疼痛。昼凉夜热。气实者先攻其痞。后投补益。气虚者先与调固脾胃。神色稍正。
饮食进多。再宜攻之。若面黄唇白。发竖肌瘦。乃为虚极不可轻下。但徐徐调理为上。
治宜推三关 脾土 大肠 肺经 四横纹 门 精宁 二扇门 清肾水 运五经 小横纹
运八卦 小天心 黄蜂入洞 赤凤摇头 久揉脾土



<目录>卷中

<篇名>痫症门

属性:惊传三搐后成痫。嚼沫牙关目上翻。明辨阴阳参色脉。不拘轻重总风痰。
古人议痫最多。大抵胎内受惊。及闻大声大惊而得。盖小儿神气尚弱。惊则神不守舍。舍空则痰涎归之而昏
乱。旋晕颠倒。口眼相引。目直上视。手足搐搦。背脊强直。或发时作牛马猪羊鸡犬之声。便致僵仆。口吐涎沫。
不省人事。凡得此症。大属风痰郁结。上迷心包。宜多投疏风化痰。顺气镇惊之剂。更须临症参详。乃无失也。
治宜推三关 六腑 肺经 补脾土 天门入虎口 揉 肘 掏 门 精宁 窝风 运天心 掏五
指节 分阴阳 运八卦 赤凤摇头 按弦搓摩 威灵穴 揉中指 掏总筋 灸昆仑



<目录>卷中

<篇名>咳嗽门

属性:咳嗽虽然分冷热。连声因肺感风寒。眼浮痰盛喉中响。戏水多因汗未干。
夫咳嗽者。未有不因感冒而成也。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