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经有病食不消。脾土大肠八卦调。妙诀神仙传世上。千金手段不须饶。
退胃经之病。以脾土肺经为主。其法与脾经法同。加运八卦艮巽重。
大肠有病泄泻多。可把大肠久按摩。调理阴阳皆顺息。此身何处着沉 。
退大肠之病。以大肠为主。运土入水。推脾土。运八卦艮干重离轻。揉龟尾。脐。推肺经。推外间使。分阴阳。按
弦搓摩。
小肠有病气来攻。横纹 门推可通。用心记取向导穴。管教却病快如风。
退小肠之病。以横纹 门为主。揉向导穴。推肺经。推脾土。
命门有病元气亏。脾土大肠八卦推。再推命门何所止。推临干位免灾危。
退命门之病。以脾土大肠八卦为主。推三关。分阴阳。推肺经。运土入水。天门入虎口。揉 肘。飞经走气。
三焦有病生寒热。天河六腑神仙说。能知气水解炎蒸。分别阴阳真妙诀。
退三焦之病。以天河六腑为主。揉小天心。推脾土。运八卦。运五经。掏五指节。按弦搓摩。天门入虎口。揉 肘。



<目录>卷中

<篇名>胎毒

属性:初生小儿病症。许多名状不同。马牙鹅口与脐风。重舌木舌肿痛。啼哭夜间不已。丹疡心火上攻。未曾盈月病
多凶。好似风前烛弄。
夫胎毒者。乃自胎中受母热血。故热盛生痰。痰盛生风。风盛则口噤唇撮。胸腹胀满。咽喉不利。乳食不进。初起
则啼哭不已。病甚则啼哭无声。盖小儿血气薄弱。不能制伏其毒。以致心火上炎。牙龈遍生白色。名曰马牙。
或上 有白点。状如粟米。名曰鹅口。或断脐之后。风湿所伤。侵于心脾。以致不乳口撮。肚胀青筋。名曰脐风。
致于胎毒上攻。舌下像有一舌。名曰重舌。舌肿如木。名曰木舌。又或胎热脏寒。腹痛夜啼。客忤惊窜。或孕母
过食辛热。积热于胎。遗热于儿。血与热相搏。而风邪乘之。遍身赤肿。名曰丹毒。其热如火。痛痒难当。或发于
头面。或发于四肢胸背。俱宜急治。否则毒瓦斯入腹。即难救矣。儿病初起。父母失于提防。或医者误投热剂。往
往莫救。殊为可悯。业斯术者。可不慎欤。



<目录>卷中

<篇名>脐风

属性:风邪早受入脐中。七日之间验吉凶。若见腹疼脐湿烂。噤声口撮是为风。
凡婴孩始生一七之内。腹肚胀硬。脐畔四围浮肿。口撮眉攒。牙关不开。名脐风证。乃因剪脐带短。或结缚不紧。
致水湿侵脐。客风乘虚而入。传之于心。蕴蓄其邪。复传脾络。致舌强唇青。手足微搐。口噤不乳。啼声似哑。喉
中痰涎潮响。是其候也。
治法 推三关 肺经(各一百二十) 运八卦 脾土(各一百) 分阴阳
如口撮只用灯火。口角两边各一 。左右虎口各一 。两小指四节各一 。脑门四 。如肚上青筋胀硬。脐
周遭七 。每筋上一 。青筋开了处一 。涌泉穴一 。脐肿翻出。神脱气冷者不治。



<目录>卷中

<篇名>重舌鹅口

属性:孩儿胎受诸邪热。热壅三焦作重舌。或成鹅口证堪忧。推掏还须针刺裂。
凡重舌生于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然脾之络脉系舌旁。肝之络脉系舌本。心之络脉系舌根。此三经或为
湿热风寒所中。则舌卷缩。或舒长。或肿满。木舌者。舌肿硬而妨乳食。此为风热盛也。盖舌者心之苗。心热则
生疮破裂。肝壅则血出如涌。脾闭则白胎如云。热则肿满。风则强木。口合不开。四肢壮热。气喘语涩。即其候也。
治法 推三关 心经 脾经(各一百) 六腑 八卦 运水入土(五十) 分阴阳(二十四) 天河水
凡鹅口者。始生婴孩。自一月内外。至半岁已上。忽口内白屑满舌。则上 戴碍。状如鹅口。开而不合。语声不出。
乳食多艰。或生于牙龈上下。名曰马牙。皆由热毒上攻。名虽异治则一也。
治法 推三关 退六腑(各一百) 分阴阳 捞明月 打马过天河
再用扁银簪脚。将牙龈刮破出血。以软绢拭净。古墨涂之。



<目录>卷中

<篇名>夜啼

属性:夜啼四症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热烦。面容颊青脐下痛。睡中顿哭是神干。
凡夜啼有四。有惊热。有心热。有寒疝。有误触神 。而成夜啼。惊热者。为衣衾太浓。过于温暖。邪热攻心。心与小
肠为表里。夜啼而遗溺者是也。心热者。见灯愈啼是也。寒疝者。遇寒即啼是也。误触神 者。面色紫黑。气郁
如怒。若有恐惧。睡中惊跳是也。
治法 推三关(五十) 六腑(一百二十) 清心经(一百) 捞明月 分阴阳 掏胆经
如寒疝痛啼。宜运动四横纹。揉脐并一窝风。



<目录>卷中

<篇名>惊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