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张。俾各自慎。



<目录>治痘论第十一

<篇名>辟秽香方

属性:苍术 大黄(减半)
上二味共为细末。红枣煮汤。连肉和成条晒干。宜豫制给人。一凡房屋宽深者。自宜听
其在家。
谨慎将护。倘室庐狭隘。或不足以蔽风雨者。果能筹屋以备暂居。则更妙矣。并且随时酌借
帐被。
─每一小儿。宜给红兴布扎头一条。红稀布小褂一件。取其新洁而又和软也。若极贫之
儿。于冬令严寒之时。则当改给絮袄矣。此宜随时斟酌。
在于发热之时与之。以杜冒滥。既见点后。给灯油鱼馒钱。三百六十文。倘不守禁忌。
将护失宜。致生他症。设有不测者。亦宜量给小费。此虽万中之一。然不得不豫为之筹也。
─一岁之内。四时宜否。要在活人。非富贵之家。自种可比。但于五六七月间。借以深
邃房屋
。少少种之。以为接苗之计。其余各月。不妨随到随种。多多益善也。下苗日期。宜避破闭
。及四立二分二至之前一日。并年命刑冲破害。及岁煞灾煞劫煞。天克地冲比冲之日。
─凡验看小儿。以耳后筋纹为主。红而纹少者为上。纹多而色不紫赤者次之。若纹多而
色兼青
紫。此虽不可与种。然听其自出。则更难矣。宜赠以稀痘药。数服后。令其再诣师验看。
若转
为红色。则又宜亟为之种矣。此外如病后。或现有病。或未及周岁。皆当缓种。必俟其气血
和平。始与之种。除此以往。无不可种之儿也。稀痘药方附后。
消毒救苦汤
羌活 防风 连翘 生地 酒黄柏
升麻 麻黄根(各五分) 川芎 本 柴胡
葛根 生黄芩 酒黄芩 苍术(各二分) 细辛
生甘草 白术 陈皮 红花 苏木(各一分)
当归身 黄连(各三分) 吴茱萸(半分)
共为粗末。周岁之儿。每用三钱。两三岁者用五钱。于四立前一日。东流水煎。调制朱
砂服。
制朱砂法 用当归 川芎 升麻 甘草(各六两)
东流水六大碗。新砂锅。桑柴文火煎减半。倾出。滤去渣。用好朱砂四两。绢包线扎。
悬胎
离砂锅底寸许。挂定。将前所滤之汤。陆续入于锅内。桑柴火缓煮。俟汤将干。取起研极细
末。一岁一分。
下苗后。必以七日。五脏传遍而后发热为则。然亦有六日而即热者。亦有九日十一日而
始热
者。此其常也。若发热于五日以前。此际苗气尚未传遍。热何由作。必因将护不慎。致犯外
感内伤。或已染时行之气。而欲出天花也。与种痘无涉。种师宜豫申明其说焉。若逾十一日
不热。宜更为补种。
附方
柴葛桂枝汤 主表散痘热。
柴胡 干葛 桂枝 防风
白芍 甘草 人参
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表虚加黄 。
温中益气汤 气血双补。疏通隧道。并达四肢。
人参 白术(炒各五分) 生黄 (八分) 归身
白茯苓(各六分) 甘草(炙) 川芎(各四分) 白芷
防风(各四分) 木香 官桂(去粗皮各二分) 山楂肉(六分)
生姜一片。枣一枚去核。水一大钟。煎四分温服。
参 内托散 痘虚发痒。或不化脓。或为倒靥。
人参 黄 (蜜炙) 当归 川芎
浓朴(姜制) 防风 桔梗(炒) 白芷
紫草 官桂(去粗)皮 木香 甘草(各等分)
糯米一撮。水煎。色淡白者。去防风紫草白芷。宜多加糯米。一方有芍药。
十宣散 调气补血。内托疮毒。五日后必用之方也。亦治痈疽。
人参 黄 当归(各二钱) 川芎
防风 桔梗 白芷 炙草
浓朴(各一钱) 桂心(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木香汤调下。
实表解毒汤
人参 黄 当归 生地
甘草 白芍 柴胡 升麻
片芩(酒炒) 元参 地骨皮
上入薄荷叶少许。淡竹叶十片。水煎。
保元汤 治痘疮气虚 陷者。
人参(二三钱) 甘草(炙一钱) 肉桂(五七分) 黄 (二三钱灌脓时酒炒回浆
水一钟半。加糯米一撮。煎服。此药煎熟。加人乳好酒各半盏。和服更妙。
酌宜用之。头额不起。加川芎(三五分)。面上。加升麻(三四分)。胸腹。加桔梗(三四
分)。
腰膝。加牛膝(四分)。四肢不起。加桂枝(二三分)。呕恶。加丁香(三四分)。元气虚寒。加
大附子(制七八分。或一钱)。
养卫化毒汤
人参 黄 (炙) 桂枝 甘草 当归
上水煎服。
人参败毒散 治时疫 疹。
人参 茯苓 枳壳 甘草 川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桔梗(各等分)
水一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