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仍食粘滑肉面之物。医者不免有勿多食之戒。愚
者闻之。错会其说。遂至承认袭谬。贻害至今。杀人无已。在大人或可自知饥甚难支。犹可
追呼索食。在小儿则口不能言。任人布置。势必轻病变重。辗转呻吟。不至饿死不止。伤

惨目。莫此为甚。间有愈者。亦必羸弱不堪。致使壮者怯而弱者夭。孙真人云。小儿有病。
宜单乳不哺。足可证今人清饿之谬历览名家所着之书。亦从未有饿之一字。盖人之既长。
全资谷气以为生。婴孺之时。必赖乳饮以为命。吾今与医家病家约。凡于
外感之症。毋论大人小儿。若其能食者。不必禁其食。不能食者。当思所以食之。要之能食
之病。其病必不死。虽弗药可也。不能食之病。除伤食恶食外。医者务求
其所以而治之。俾其能食。则其病亦自愈。有志于生命者。慎毋以习俗相沿。亦蹈饿人之弊
也。吾特于此谆谆而详戒之。



<目录>

<篇名>治痘论第十一

属性:痘疮一证。由先天伏毒。触后天时行之气而后发。在上古民物贞淳。并无所谓痘疮之说
。至
于后世。乃至人人不免。为婴儿生死一大关头。虽曰天地之气运使然。要亦人事之不古耳。
其候有三。曰顺险逆。辨之有四。曰寒热虚实。盖顺症可不必治自愈。逆症难治难愈。
所宜治者
。惟险症而已。所谓险症者。或由天时不正。或因禀赋素虚。或兼外感。或挟内伤。或将护
失宜。或服药谬妄。率皆人事之不齐。非痘疮之自为险逆也。尝见近日幼科。动称火毒。大

石膏之属。率意轻投。致使脾肾生气大伤。势必毒瓦斯乘虚内陷。冤乎冤乎。此非医为之乎。
且夫痘疮见点之后。毒瓦斯悉已发越在表。最忌攻里。前人戒妄汗妄下。已不胜谆切详尽。何
后人之懵懵也。主治之法。辨列于后。宜详观之。然欲无险逆而求万全。莫如种痘附种痘说




<目录>治痘论第十一

<篇名>表虚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表虚之状。初发热时。其热必微。或恶寒。身振振摇动。如疟之状。宜柴葛桂枝汤。加

主之。或寒热往来。四肢厥冷。面色青白。或多汗恶风。或怠惰嗜卧。脉必浮细而弱。宜温
中益气汤。参 内托散。或十宣散之类主之。若初见点便作痒者。宜六气煎。加川芎白芷防
风荆芥。或十宣散之类主之。若表虚不能约束毒瓦斯。以致一齐涌出。颗粒细碎者。实表解毒
汤主之。若表虚无力托送。以致痘出不快者。实表解毒汤。十宣散。保元汤之类主之。若已
见齐。而痘色灰白。顶陷。或伏陷。或不起发。不光泽。或色嫩皮薄。或痒 。或如水泡。
或摸不碍手。或根窠不红。或倒靥。或不能结痂者。脉必细数无力。悉是表虚之候。宜保元
汤。十全大补汤。六气煎之类主之。若已成浆。不因吐泻。而忽见寒战者。表虚甚也。养卫
化毒汤主之。



<目录>治痘论第十一

<篇名>表实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表实之状。初热之时。壮热无汗。恶寒头疼身痛。脉浮紧数。如在冬月寒胜之时。宜人

败毒散主之。如时令暄热。宜升麻葛根汤主之。如不寒不热天气温和之时。宜柴归饮主之。
然此皆为表实者宜之。设或禀赋素虚。或表邪不甚。或肢体潮润。或已见点。虽升麻葛根汤
亦不宜用。矧败毒散乎。倘误表之。必致溃烂之变。其次若面赤唇紫。眼红鼻塞。皮焦肤赤
。手足热甚者。宜搜毒煎。或加柴胡。或柴归饮主之。若已见点。而痘色红紫。 肿疼痛。
或皮浓而硬。或痈肿 疔。脉见浮洪滑实。里气亦实者。四味消毒饮。鼠粘子汤之类主之。
若已见点。而身热不退者。宜滋营气。芎归汤主之。不得肆用表散。盖妄汗能致 烂也。慎
之慎之。若已见点。而偶为风寒所感。痘出不快。身热加增者。此又宜微表之也。柴归饮主
之。



<目录>治痘论第十一

<篇名>表寒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表寒之状。不起发。不红活。根窠淡白。宜保元汤。六物煎。参 内托散之类。少加酒
同煎
主之。若已起发。而身凉痒 。倒陷干枯者。宜保元汤。六气煎。十全大补汤之类作大剂。
亦少加酒煎主之。不应者。加鹿茸附子。



<目录>治痘论第十一

<篇名>表热见证主治之法

属性:表热之状。肌肤大热。气粗喘满。烦躁狂言。宜羌活散郁汤。柴归饮之类主之。若身外
热甚
。而唇润不渴。目无赤脉。大小便调。身虽大热。但 然。柴归饮主之。若已出而根窠红
紫。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