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方・导引法》云:两手反向拓席,一足跪,坐上,一足屈如,仰面,看气道众处散适,极势振四七。左右亦然。始两足向前双踏,极势二七。去胸腹病,膝冷脐闷。

  又云:与跪,调和心气向下至足,意想气索索然,流布得所,始渐渐平身,舒手傍肋,如似手掌纳气出气不止,面觉急闷,即起背至地,来去二七,微减去膝头冷,膀胱宿病,腰脊强,脐下冷闷。

  又云: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可三通,气彻到,始收右足屈卷,将两手急捉脚涌泉,挽。足踏手,挽,一时取势。手足用力,送气向下,三七,不失气之行度。数寻,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

  又云:跪一足,坐上,两手髀内卷足,努 向下,身外扒,一时取势,向心来去二七。

  左右亦然。去痔、五劳、足臂疼闷、膝冷阴疼。

  又云:卧展两胫,足十指相柱,伸两手身旁,鼻纳气七息。除两胫冷,腿骨中痛。

  又云:偃卧,展两胫两手,足外踵,指相向,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胫骨疼、转筋。

  又云:两足指向下柱席,两涌泉相拓,坐两足跟头,两膝头外扒,手身前向下尽势,七通。去劳损阴疼膝冷、脾瘦肾干。

  又云:两手抱两膝,极势,来去摇之七七,仰头向后。去膝冷。

  又云:偃卧,展两胫,两足指左向,直两手身旁,鼻纳气七息。除死肌及胫寒。

  又云:立,两手搦腰遍,使身正,放纵,气下使得所,前后振摇七七,足并头两向,振摇二七,头上下摇之七,缩咽举两膊,仰柔脊,冷气散,令脏腑气向涌泉通彻。

  又云:互跪,两手向后,手掌合地,出气向下。始,渐渐向下,觉腰脊大闷,还上,来去二七。身正,左右散气,转腰三七,去脐下冷闷、膝头冷、解溪内病。

  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六十六、虚劳阴冷候

  阴阳俱虚弱故也。肾主精髓,开窍于阴。今阴虚阳弱,血气不能相荣,故使阴冷也。久不已,则阴萎弱。

  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六十七、虚劳髀枢痛候

  劳伤血气,肤腠虚疏,而受风冷故也。肾主腰脚,肾虚弱则为风邪所乘,风冷客于髀枢之间,故痛也。

  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六十八、虚劳偏枯候

  夫劳损之人,体虚易伤风邪。风邪乘虚客于半身,留在肌肤,未即发作,因饮水,水未消散,即劳于肾,风水相搏,乘虚偏发,风邪留止,血气不行,故半身手足枯细,为偏枯也

  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六十九、虚劳阴萎候

  肾开窍于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萎弱也。诊其脉,瞥瞥如羹上肥,阳气微;连连如蜘蛛丝,阴气衰。阴阳衰微,而风邪入于肾经,故阴不起,或引小腹痛也。

  《养生方》云:水银不得近阴,令玉茎消缩。

  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七十、虚劳阴痛候

  肾气虚损,为风邪所侵,邪气流入于肾经,与阴气相击,真邪交争,故令阴痛。但冷者唯痛,挟热则肿。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两足指向下柱席,两涌泉相拓,坐两足跟头,两膝头外扒,手身前向下尽势,七通。去劳损、阴痛、膝冷。

  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七十一、虚劳阴肿候

  此由风热客于肾经,肾经流于阴器,肾虚不能宣散,故致肿也。

  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七十二、虚劳阴疝肿缩候

  疝者,气痛也。众筋会于阴器。邪客于厥阴、少阴之经,与冷气相搏,则阴痛肿而挛缩

  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七十三、虚劳阴下痒湿候

  大虚劳损,肾气不足,故阴冷,汗液自泄,风邪乘之,则瘙痒。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偃卧,令两手布膝头,取踵置尻下,以口纳气,腹胀自极,以鼻出气,七息。除阴下湿,少腹里痛、膝冷不随。

  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七十四、虚劳阴疮候

  肾荣于阴器,肾气虚,不能制津液,则汗湿,虚则为风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搔之则生疮。

  卷之四 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七十五、风虚劳候

  风虚者,百 之长。劳伤之人,血气虚弱,其肤腠虚疏,风邪易侵。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