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方祖)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下) 芎辛汤(头痛门) 人参胃风汤(四君子汤下) 升麻胃风汤(中风门)

  卷十四

  破伤风门

  九味羌活汤 治太阳经感冒风邪。

  羌活(钱半) 防风 苍术(泔浸。去皮。炒。各一钱)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生地黄 黄芩(各八分) 甘草(炙。六分) 葱白(二茎) 生姜(三片) 大枣(一枚。擘)

  水煎。温服。覆取微汗。

  芎黄汤 治破伤风。便秘溺赤。

  川芎 黄芩(各钱半) 甘草(炙。一钱) 葱白(四茎) 香豉(一合)

  水煎。温服。覆取微汗。

  大芎黄汤芎黄汤去甘草。加酒大黄三钱。羌活钱半。

  左龙丸 治破伤风。牙关紧急。

  左盘龙(即鸽粪。微炒) 白僵蚕(炒) 鳔胶(蛤粉炒。各五钱) 雄黄(一钱)

  为末。饭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日三服。如证重不已。每药末一钱。饭糊中加入巴豆霜五厘。每服中加一丸。如此渐加至十丸。以利为度。

  护心散 治痈毒攻心。口干烦躁呕吐。

  真绿豆粉(一两) 乳香末(三钱) 生甘草(一钱) 朱砂(另研。水飞。一钱)

  上杵为散。早暮各服二三钱。沸汤调服。 按护心散。原为预防毒瓦斯入心而设。故用朱砂以为心经之向导。然其性最沉着。不若易以没药。而无镇固毒邪之患也。

  葱熨法 治痈肿被风。发热胀痛。

  用大葱一握。隔汤蒸熟。以线扎。切平其根。乘热熨背上。冷即更迭互换。得微汗为效。倦则止之。来日再熨如前。此法大能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消肿解毒之捷法也。

  小柴胡汤(方祖) 升麻汤(方祖) 猪胆汁导(燥门) 蜜煎导(燥门) 四物汤(方祖)除湿汤(平胃散下) 导赤散(伤暑门) 葱白香豉汤(伤寒门) 万灵丹(疠风门) 保元汤(方祖)

  卷十四

  跌扑门

  千金桃仁汤 治从高堕下。腹中瘀血满痛。

  桃仁 虫(各三十枚) 荆芥(半两) 大黄 芎 (各三两) 当归 桂心甘草(各二两) 蒲黄(五两)

  上九味。水煮取三升。分三服。

  调营活络饮 治失力闪挫。或跌扑瘀结。大便不通。腰胁小腹急痛。

  大黄(酒浸。三钱) 牛膝(生) 当归尾 桃仁(炒研。各二钱) 赤芍药 芎 生地黄(酒浸)

  羌活(各二钱) 红花 肉桂(各五分)

  水煎。食前温服。临服入地龙末一钱。如病久。不能取效。加生附子尖、炮穿山甲末各半钱。

  人参一钱。

  当归导气散 治跌扑瘀血内壅。喘急便秘。

  大黄(酒浸。一两) 当归(三钱) 麝香(三分)

  为散。每服三钱。热酒调。日三夜一服。

  自然铜散 治跌扑骨断。

  自然铜( 通红醋淬七次。放湿土上月余用) 乳香 没药 当归身 羌活(等分)

  为散。每服二钱。醇酒调。日再服。骨伤。用骨碎补半两酒浸捣绞取汁冲服。

  乳香定痛散 治跌扑伤筋。

  乳香 没药(各半两) 川芎 白芷 赤芍 丹皮 生地黄(各七钱半)

  甘草(炙。二钱)

  为散。每服四钱。醇酒和童子小便调。日再服。大便秘。加酒大黄。筋伤。用生牛膝半两。酒浸捣绞。取汁冲服。

  紫金丹 治金疮出血不止。敷此无瘢痕。

  琥珀屑 降真香末 血竭(等分)

  为极细末。敷伤处。

  香壳散(蓄血门) 复元通气散(蓄血门) 复元活血汤(蓄血门) 小乌沉汤(衄血门)

  黑神散(衄血门)

  卷十四

  痉门

  葛根汤(麻黄汤下) 桂枝汤(方祖)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汤下) 桂枝附子汤(术附汤下)

  真武汤(术附汤下) 附子汤(术附汤下) 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汤下)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下) 甘草附子汤(术附汤下)

  干姜附子汤(四逆汤下) 炙甘草汤(桂枝汤下)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祛风导痰汤(二陈汤下) 小柴胡汤(方祖)

  附汤(术附汤下) 术附汤(方祖) 参附汤(术附汤下) 附子散(术附汤下) 仓公当归汤(麻黄汤下)

  卷十四

  螈门

  辰砂妙香散(溲血门) 导赤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