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时绝少。即胎前久疟淹缠。产后里气通达。无不霍然。间有微寒发热不止者。此卫气向虚。营血骤伤之故。但与内补当归建中汤。热多。倍芍药。寒多。加黄 。夜发。一倍当归。三倍黄 。不应。加生何首乌。虚热不止。大便不实。加炮姜、茯苓。恶露不行。

  小腹结痛。另用炮黑山楂。熬枯黑糖。伏龙肝汤煎服。或有产后一月半月。感犯风暑而疟。小柴胡、补中益气选用。风。加羌活、紫苏。暑。加香薷、浓朴。随证裁酌。但黄芩苦寒。无论恶露净与未净。皆非所宜。

  痢 产后下痢有三。一者因胎前患痢。产后不止。昔人以为七日必死之候。若元气未败。脉有胃气。可进粥食者。

  伏龙肝汤丸随证加减。多有得生者。一者因产后脐腹受冷。饮食不化。腹痛恶露不行。理中汤为主。白。加吴萸、木香。赤。加桂心、茯苓。一者因产后误食生冷。或临产饮食过度。产后泄泻下痢。亦宜理中汤。白。加枳实、茯苓、浓朴、木香。赤。加香附、炮楂熬糖。虚。加人参、肉桂。间有热痢下重。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清理之。恶露已净。痢久不止。腹痛后重。补中益气升举之。大抵产后下痢。惟宜顾虑元神。调和血气。则积滞自下。恶露自行。非若妊娠之有胎息。

  难于照顾也。

  蓐劳 蓐劳者。因产理不顺。疲极筋力。忧劳心虑。或将养失宜。虚风客之。致令虚羸喘乏。

  寒热如疟。百节烦疼。头痛自汗。肢体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绞刺。当扶正气为主。六君子加当归。若脾肺气虚。咳嗽口干。异功散加麦冬、五味。气虚头晕。补中益气倍用归、 。肝经血虚。

  肢体作痛。四物加参、苓、术、桂。肝肾虚弱。自汗盗汗。往来寒热。六味丸加五味子。脾虚血弱腹痛。月经不调。归脾汤倍木香。血虚有热。增损柴胡汤。骨蒸劳热。嗽痰有红者。异功散去术加山药、丹皮、五味、阿胶、童便。热而无痰干咳。逍遥散用蜜煎姜、橘。蜜蒸白术。产后虚损。不时寒热。或经一二载。元神不复。月事不转。先与千金当归芍药汤。后与乌骨鸡丸调补。

  大抵此证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以致疲惫而成。当补脾胃。进饮食。则诸脏有所倚赖。病自愈矣。

  虚烦 产后虚烦。皆气血亏损。虚火上泛所致。千金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用甘竹茹汤。产后乍寒乍热。手足身温。心胸烦满。用知母汤。产后虚烦头痛短气。闷乱不解。用淡竹茹汤。产后烦满不安。用人参当归汤。俱孙真人法也。

  惊悸 产后心悸。皆心虚所致。千金治产后冲悸。志意恍惚。言语错乱。用茯神汤。虚热口燥。加麦门冬。虚。加人参。善忘。加远志、麦门冬。产后大虚心悸。志意不安。恍惚恐畏。虚烦不眠少气。人参丸。吸吸乏气善忘。本方去薯蓣加远志。亦孙真人法也。

  多汗 产后血虚。身热自汗。逍遥散加熟枣仁、乌梅。不可用补气药。古方用麦煎散治产后盗汗自汗。为害不可胜数。因外感而汗者。黄 建中汤。气血俱虚。十全大补汤。不应。加附子。

  若汗多不止。必发柔痉。尤当前药。若头汗者。或因湿热。或因瘀血。当审虚实治之。半身汗出。

  昔人用二陈合四物。治多不效。以血药助阴。闭滞经络也。此属气血不充。而有寒痰留滞。非大补气血。兼行经豁痰不效。宜十全大补、人参养荣加星、半、川乌。肥人多加豁痰行气药。瘦人气血本枯。夭之征也。

  麻木产后麻瞀。宜生血补气。十全大补汤。去血过多。手足发麻。小腹大痛。则遍体麻晕欲死。此非恶露凝滞。乃虚中挟痰。六君子加炮姜、香附、当归。曾治一妇。产后右半身麻瞀而昏晕。不省人事。发即胸膈痞闷。下体重着。或时心神荡摇。若无心肺之状。顷则周身冷汗如漉。

  大吐痰涎而苏。此产后经脉空虚。痰饮乘虚袭入之故。因与六君子加归、 、肉桂。随手而效。

  复有一妇。产后左半身麻瞀昏晕。不省人事。发则周身大痛。筋脉螈 。肌肉 动。或时头面赤热。或时腿上振振动摇。顷则蒸蒸汗出而苏。此产后营血大亏。虚风袭入之故。用十全大补汤治之。诸证悉平。但麻瞀不止。后与地黄饮子而安。

  大小便诸证 产后去血过多。大肠干涸。每至三五日后。甚至五七日而大便始通者。皆其常也。或血虚火燥。不可计其日期。必待腹满觉胀。欲自去而不能者。乃结在直肠。宜用导法。蜜煎导。或削酱姜酱瓜。皆可为导。惟猪胆汁导禁用。以其苦寒。误用每致发呃也。若用苦寒药攻通。

  反伤中焦元气。或愈结难通。或通泻不止。必成败证。若属血虚火燥。四物加鲜何首乌润下之。气血俱虚之人。虽数日不通。饮食如常。腹中如故者。八珍加桃仁、苏子、熟蜜。若多日不解。躁闷异常。不得已。用人参、当归、枳壳煎服。亦权宜之术耳。

  古人用玉烛散治之。反致危殆者多矣。至治产后日久。病外感热结。有实邪燥屎者。急用承气、大柴胡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