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目录>卷十四

<篇名>小便不禁门

属性:固脬丸 治虚寒。小便不禁。
菟丝子(酒浸一宿。煮烂捣丝作饼。焙干。二两) 茴香(去子。一两) 附子(炮) 桑螵蛸
(破开。酥炙) 戎盐(各半两)
为末。干山药末糊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五十丸。
加减桑螵蛸散 治阳气虚弱。小便频数。或遗溺。
桑螵蛸(三十枚。酥炙) 鹿茸(一对。酥炙) 黄 (三两。蜜酒炙) 麦门冬(去心。
二两半) 五味子(半两) 补骨脂(盐酒炒) 人参
浓杜仲(盐酒炒。各三两)
为散。每服三钱。空心羊肾煎汤调服。并用红酒细嚼羊肾。或羊肾汤泛为丸。空心酒下三钱。
缩泉丸 治脬气不足。小便频数。昼甚于夜。
益智仁(盐拌炒。去盐) 乌药(等分)
为末。酒煮干山药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萆 厘清饮 治白浊凝如膏糊。小便频数。
益智仁(盐水拌一宿。炒) 乌药 石菖蒲(盐水炒) 川萆 (等分。大块色白兼黄。咀
之气腥而松脆者真)
为散。每服四钱。入盐一捻水煎热服。 精通尾膂。溲出膀胱。泾渭攸分。源流各异。详溲便
之不禁。乃下焦阳气失职。故用益智之辛温以约制之。得盐之润下。并乌药亦不致于上窜也。独是
胃中浊湿下渗。非萆 无以清之。兼菖蒲以通九窍。利小便。略不及于收摄肾精之味。厥有旨哉。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生料鹿茸丸(虚损门) 加减八味丸(
崔氏八味丸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五苓散(方祖) 黄芩清肺饮(栀子豉汤下) 滋肾丸(大补丸下) 龙胆泻肝汤(胁痛门)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下)
茯苓甘草汤(桂枝汤下) 肾沥汤(痹门) 地黄饮子(中风门) 生脉散(方祖) 导赤散(
暑门)



<目录>卷十四

<篇名>小便黄赤门

属性:四君子汤(方祖) 五苓散(方祖) 生脉散(方祖) 保元汤(方祖) 消暑丸(二陈汤
下)
清燥汤(保元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龙荟丸(伊芳尹
三黄汤下) 竹叶石膏汤(白虎汤下)
滋肾丸(大补丸下)



<目录>卷十四

<篇名>遗精门

属性:猪苓丸 治肥人湿热伤气。遗精便浊涩痛。
半夏(破如豆大。取净一两) 猪苓(去黑皮。切片。以米糊浆。晒干为末。净二两)
先以猪苓末一两。同半夏炒。勿令焦。放地上出火气。取半夏为末。打糊同炒过猪苓为丸。梧
子大。候干。更以猪苓末一两同炒微裂。瓷罐收贮。空心淡盐汤下三四十丸。未申间温酒再下一服。
此方以半夏利痰。猪苓导水。通因通用之法也。
威喜丸(局方) 治溲溺如泔。涩痛梦泄。便浊属火郁者。
蜂蜡 白茯苓(各四两)
上以茯苓为小块。如骰子大。用猪苓二两。煮汁一升。去滓。煮入茯苓内。汁尽晒干为末。溶
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下。以小便清为度。忌米醋。尤忌怒气劳力。
还少丹 治老人心脾肾三经。精血不足。精髓不固。
浓杜仲(盐水炒) 川牛膝(酒浸焙) 巴戟天肉 山茱萸肉 肉苁蓉(酒浸。去腐) 白茯
苓(各二两) 远志肉(甘草制。)
五味子 楮实子(各二两) 干山药 枸杞子 熟地黄(各四两) 石菖蒲 茴香(盐水炒。各一
两)
炼白蜜同红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清晨盐汤。卧时温酒送下。精滑。去牛膝加续
断二两。即打老儿丸。
金锁玉关丸 治心肾不交。遗精白浊。
芡实 莲肉(去心) 藕节粉 白茯苓 干山药(等分) 石菖蒲 五味子(减半)
为末。金樱子熬膏代蜜。捣二千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饥时醇酒、米汤任下。
九龙丹 治斫丧太过。败精失道。滑泄不禁。
枸杞子 金樱子(去皮刺核) 莲须 莲肉(去心) 芡实 山茱萸肉 当归身
熟地黄 白伏苓(各三两)
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或酒或盐汤下。
经进萃仙丸 康熙癸酉。太常伯王人 进。
沙苑蒺藜(八两。淘净。隔纸微焙。取细末四两入药。留粗末四两同金樱子熬膏。) 山茱
萸(酒蒸去核。取净四两) 芡实(四两。同枸杞捣。)
白莲蕊(四两。酒洗爆干。如无。莲须代之) 枸杞子(四两) 菟丝子(酒浸。蒸烂。
捣焙。二两)
川续断(去芦。酒净。二两) 覆盆子(去蒂。酒浸。九蒸九晒。取净二两) 金樱子(
去净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