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涂之。兼灭瘢痕。神效。
\x【司马温公解毒膏】\x治诸疮及杖疮。尤宜贴之。
乳香(三钱) 木鳖子(二十四个。去皮) 杏仁(四十八个) 蓖麻子(三十四个)
巴豆(十四个) 槐枝(四两。长四指) 柳枝(二两) 桃枝(三两)
黄丹(春秋三两半。夏四两。冬三两)
上件。用清油一斤。下诸药熬黑。滴水内不散成也。用好绵滤过。用时于水内浴贴之。
\x【善应膏】\x
黄丹(二斤。细上等者) 没药(研) 白蔹(生) 官桂
乳香(研) 木鳖子(生) 白芨(生) 当归
白芷 杏仁(生。各一两) 柳枝(一两。如箸条长)
上除黄丹、乳香、没药外。余药用麻油五斤。浸一宿。于炭火上铁锅内。熬至变黑色。滤去药
不用。将黄丹
入油内上火。用柳条如小钱粗四指长。搅令微变褐色。出火。再用柳枝搅令出烟尽。入乳香、没药
。再用柳条搅令匀。候冷倾入瓷盆内。切成块。油纸裹之。后用如常法。
\x【大红膏】\x治从高坠下。及落马堕车。筋骨疼痛。
当归 赤芍药 乌药(各一两) 小油(半斤。浸上药七日七夜)
没药(一两。研) 乳香(二两。研) 琥珀(二两。研) 黄丹(十两)
沥青(一斤)
上将沥青于银石器内熔开。入油。觑冷热硬软。滴水不散。用绵滤在银石器内。入黄丹并诸药
末。用手不住搅。令匀为度。用时摊纸上贴伤处。大有神效。
\x【消毒膏】\x治一切肿毒结硬疼痛。
柴胡 本 牛膝 续断 丹参 牡丹皮 甘草 细辛
槐白皮 苍术(各一钱半) 羌活 何首乌 天麻 白芷(各二钱) 玄参 葛根
升麻 白蔹 木通 木香 当归(洗焙) 川芎 白附子 乱发(水洗净。令干)
赤茯苓(各二钱半) 木鳖子(去皮。三钱) 沉香 桃仁(汤浸去皮尖)
杏仁(汤浸去皮尖。各三钱半) 白芨(四钱) 防风(五钱)
赤芍药(五钱) 黄 (五钱) 黄丹(十三两) 麻油(一斤四两)
上件药三十三味。入油内浸七日七夜。于净银石器内。慢火熬。候白芷焦黄色。放温。以白绵
滤去渣。于瓷罐内密封三昼夜。候取出。倾于锅内、慢火温。再滤去渣。倾入好沙锅中。慢火再熬
。次下黄蜡十五两。用竹篦不住手搅令匀。次下黄丹。搅匀。以慢火再熬动。出火搅匀。续次再上
火三日。方欲膏盛于瓷合子内密封。每用时。以软白绢上摊匀。贴患处。
\x【绿白散】\x治汤熨火烧疼痛。
苦参(不以多少)
上细末。用香油调搽。
\x【冰霜散】\x治火烧燎损汤油热浇。伤皮。烂肉大痛。
寒水石(生) 牡蛎(烧) 明朴硝 青黛(各一两)
轻粉(一钱)
上为末。新汲水调或油调。湿则干贴痛处。立止如神。
\x【如神散】\x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
川大黄
上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
\x【黄连散】\x敛多年不效疮。
木香 槟榔 黄连(各等分)
上为末。先洗疮净。干贴。水出勿怪。未效。隔三日。再用贴之。



<目录>卷十三

<篇名>疮总论

属性:大凡疮疾有五善七恶之证。不可不察也。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泄利无度。或小便如淋。一
恶也。脓血大泄。肿 尤甚。脓血败臭。痛不可近。二恶也。喘粗短气。恍惚嗜卧。三恶也。目视
不正。黑睛紧小。白睛反青。瞳子上看。四恶也。肩项不便。四肢沉重。五恶也。不能下食。服药
则呕。食不知味。六恶也。声嘶色败。口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肿。七恶也。动息自宁。饮食知味。
一善也。便利调匀。二善也。脓溃肿消。色鲜不臭。三善也。神彩精明。语言清爽。四善也。体气
和平。五善也。若五善见三则瘥。七恶见四则危。然则病有源同七恶。皮紧急者如善。病有源同五
善。皮缓虚者如恶。夫如是者岂凡医之所知哉。若五善病至。则妙无以加也。如七恶并臻。则恶之
剧矣。



<目录>卷十三

<篇名>汗之则疮已

属性:丁巳岁。予从军回。住冬于曹州界。以事至州。有赵同知谓予曰。家舅牛经历。病头面赤肿。
耳前后尤甚。疼
痛不可忍。发热恶寒。牙关紧急。涕唾稠粘。饮食难下。不得安卧。一疡医于肿上砭刺四五百余针
。肿赤不减。其痛益甚。不知所由然。愿请君一见。予遂往诊。视其脉浮紧。按之洪缓。此证乃寒
覆皮毛。郁遏经络。热不得升。聚而赤肿。经云。天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身中。皮肤致密。腠理
闭。汗不出。血气强。内坚涩。当是之时。善行水者不能注冰。善穿地者不能凿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