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冒寒邪。失于解利。因转属阳明证。胃实谵语。又食羊肉以助其热。两热相合。是谓重阳则
狂。阳胜宜下。急以大承气汤一两半。加黄连二钱。水煎服之。是夜下利数行燥屎二十余块。得汗
而解。翌日再往视之。身凉脉静。众人皆喜曰。罗谦甫医可风魔的也。由此见用。伤寒非杂病之比
。六经不同。传变各异。诊之而疑。不知病源。立相侮嫉。呜
呼。嗜利贪名。耻于学问。此病何日而愈耶。



<目录>卷六\泻热门

<篇名>阳证治验

属性:两省参议官常德甫至元申戌三月间。赴大都。路感伤寒证。勉强至真定。馆于常参谋家。迁延
数日。病不瘥。总府李经历并马录事来求治。予往视之。诊得两手六脉沉数。外证却身凉。四肢
厥逆。发斑微紫。见于皮肤。唇及齿龈破裂无色。咽干声嗄。默默欲眠。目不能闭。精神郁冒。反
侧不安。此证乃热深厥亦深。变成狐惑。其证最急。询之从者。乃曰。自内丘县感冒头痛。身体拘
急。发热恶寒。医以百解散发之。汗出浃背。殊不解。每经郡邑。治法一同。发汗极多。遂至如
此。予详其说。兼以平昔膏粱积热于内。已燥津液。又兼发汗过多。津液重竭因转属阳明。故大
便难也。急以大承气下之。得更衣。再用黄连解毒汤。病减大半。复与黄连犀角汤。数日而安。自
此德甫交情愈浓也。



<目录>卷六\除寒门

<篇名>上焦寒

属性:\x【铁刷汤】\x治积寒痰饮。呕吐不止。胸膈不快。不下饮食。
半夏(四钱。汤泡) 草豆蔻 丁香 干姜(炮)
诃子皮(各三钱) 生姜(一两)
上六味。 咀。水五盏。煎至二盏半。去渣。分三服。无时。大吐不止。加附子三钱、生姜半
两。
\x【桂附丸】\x疗风邪冷气。入乘心络。脏腑暴感风寒。上乘于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
。乍间乍甚。经久不瘥。
川乌(炮。去皮脐) 黑附(炮。各三两。去皮脐)。干姜(炮) 赤石脂
川椒(去目。微炒) 桂(各二两。去皮)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觉至痛处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十丸
。以知为度。若早服无所觉。至午时再服二十丸。若久心痛。服尽一剂。终身不发。
\x【胡椒理中丸】\x治肺胃虚寒。咳嗽喘急。呕吐痰水。
胡椒 甘草 款冬花 荜茇
良姜 细辛 陈皮 干姜(各四两)
白术(五两)
上九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汤或温酒、米饮任下。
\x【附子理中丸】\x治脾胃冷弱。心腹 疼。呕吐泻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冷。心
下逆冷。满闷。腹中雷鸣。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 附子(炮,各等分)
上五味为末。蜜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破。煎至七分。稍热服。食前。
\x【二气丹】\x助阳退阴。正气和中。治内虚里寒。冷气攻击。心胁腹满刺痛。泄利无度。呕
吐不止。自汗时出。小便不禁。阳气渐微。手足厥冷。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痢。少气羸
困。一切虚寒痼冷。
硫黄(二钱半) 肉桂(二钱半) 朱砂(为衣。二钱) 干姜(炮。二钱)
黑附子(大者一个。去皮脐。炮制。半两)
上研匀。水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煎艾盐汤送下。
\x【大建中汤】\x疗内虚里急少气。手足厥冷。小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
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唇口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躁酸疼。不能久立。多梦寐
。补中益气。
黄 当归 桂心 芍药(各二钱)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半夏(炮焙) 黑附(炮。去皮。各二钱半)
上八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个。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目录>卷六\除寒门

<篇名>下焦寒

属性:\x【八味丸】\x补肾气不足。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附子 官桂(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x【还少丹】\x大补心肾脾胃。治一切虚损。神志俱耗。筋力顿衰。腰脚沉重。肢体倦怠。血
气羸乏。小便混浊。
山药 牛膝(酒浸) 远志(去心) 巴戟(去心)
山茱萸(去核) 白茯苓(去皮) 楮实 五味子
肉苁蓉(酒浸一宿) 杜仲(去皮。姜汁酒浸。炒去丝) 石菖蒲
舶上茴香(各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