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肾肝之动脉,虽不上行于手,而肾肝之元神,气
血之先,岂有不随胃之元气上行耶?!《玉机真脏论》曰∶“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
至于手太阴也。”故一难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其义可见。是以医者,要明天地阴阳上
下之理,以譬周身,则自然贯通,不为异论束缚。为医而不本《素》、《难》、《脉经》,而一听庸俗口耳之学,
与为儒而不讲明四书五经,惟徒剽窃时义者何异。孙思邈曰∶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斯言诚有味
哉。



<目录>上卷

<篇名>十一、脉义

属性:脉者,天地之元气也。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一身之升降浮沉,即造化生生不息之机。其不息
者,脉也。按《内经・五常政大论篇》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顾其为字,
从肉从永,其命名为陌,谓脉脉不断,长永之道也,是斡旋一身而为之纲领。彼四时之脉体,有如
弦、钩、毛、石之谓者,无非迹阴阳浮沉升降消长而取义耳。至其营运之妙,有起伏隐见,可验于
一呼一吸之间。仲景曰∶“呼吸者,脉之头也。”是以有呼吸则有脉,无呼吸,则脉息气绝而物化
矣。此其天人一致之理,四时流行之机,微妙不易名状,必潜会默契,庶可得其真体。刘守真释名
为幕,余以为未然。《尔雅》谓膜,幕也;幕络一体也,非谓脉也。膜则有形,而脉则以神运,无形者
也。观天何言哉,四时行,百物生,可见矣。故见此者谓之知道,悟此者谓之知脉,脉何容易言哉。(
上释脉义。)



<目录>上卷

<篇名>十二、问十二支土多十二经火多之义

属性:有以十二支问于生生子曰∶十二支属水火木金者
各二,土属有四者何也?生生子曰∶万物生于土,而归于土,土本四维,寄旺于四季之末,故土有四
也。土也者,在人以脾胃应之;四肢属脾,四肢犹四维也。脏腑皆藉脾胃以为养,犹万物皆藉于土也
。又问∶人之十二经,金木水土各二而已,火独有四者何也?生生子曰∶有令德之君,必有调元赞化
之臣,然后纲维立,教化行,而成无为之治。假令君非相以赞密勿,何能帅百执事,恪恭厥职。三焦
、包络,亦犹是也。包络有护持之功,三焦有承宣节制之效,何以见?盖荣卫出于三焦,而所以营于
中,卫于外,大气搏于胸中以行呼吸,使脏腑各司其职,而四肢百骸奠安者,孰非相火斡旋之功哉!
古人以药譬兵,以身譬国,良以此夫。丹溪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
信然。



<目录>上卷

<篇名>十三、问手心主

属性:或有问于生生子曰∶《灵兰秘典篇》问十二经贵贱相使,何独遗手心主也?生生子曰∶无所遗也,
以膻中该言尔。“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灵枢・胀论篇》曰∶“胸腹者,脏腑之郭也。膻中
者,心主之宫城
也。”《素问・遗篇》曰∶膻中在胸两乳间,为气海,手厥阴包络之所居,此作相火位,故言臣使,
主其喜乐。



<目录>上卷

<篇名>十四、手足经配合脏腑之义

属性:有以十二经问属手足者何以故?生生子曰∶阴阳上下配合之义也。手经之脉起于手,足经之脉起
于足。手经主持于上,足经主持于下。手足经者,所以纪上下也,犹《易》之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
者亲下也。《素问》运气篇曰∶心、肺、心包络皆膈上,属手经,肝、脾、肾在下,属足经。手同手
经,足同足经,手足经脏腑阴阳相配皆然,乃一合也。或曰∶脏腑既以阴阳配合表里,何无夫妻之义
?予曰∶夫妻配合,是以相克言阴阳,此以手足同类言阴阳,乃自然之势,不可紊者。如手太阴肺,
金也,里也,阴也,手经也,故以手阳明大肠金配。手少阴心,火也,里也,阴也,手经也,故以手
太阳小肠火配。足太阴脾,土也,阴也,里也,足经也,故以足阳明胃土配。足厥阴肝,木也,阴也,
里也,足经也,故以足少阳胆木配。足少阴肾,水也,阴也,里也,足经也,故以足太阳膀胱水配。此
五脏五腑五行正配合也。手厥阴心包络,火也,手少阳三焦,亦火也。二经虽无特形,皆属相火。一为
气父,表也;一为血母,里也。亦是以类配也。手以手配,足
以足配,阴以阳配,火以火配,水以水配,金以金配,木以木配,土以土配,皆自然之势,不得不然者
(观此配合,则知上下手足阴阳皆有定偶,手配手之阴阳,足配足之阴阳,则手经之三焦,必不配足经
之右肾明矣)。



<目录>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