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而有气以实之。惟虚故能实。万化起于中。静
者。动之本也。至鼻下口上。亦名人中。则以人之开窍上下者分中。人中之上。耳目鼻皆两窍。阴
耦数。三耦合乎坤也。人中以下。口与前后阴皆一窍。阳奇数。三奇合乎干也。坤上干下。乃成泰
象。故阴阳上下左右。皆以交而生。以不交而死也。此十一头三焦五中。皆气之充塞。则皆脉之
流通。故脉之濡弱。而实气之所藉流行也。(此段系魏氏全文)按平脉篇。起手曰脉之头。结处
曰十一头。两头字首尾照应成篇法。
按魏氏释辨脉平脉之义。以为辨者。分别之。平者。较量之。平如平章之平。非平人之脉。然
则辨者。始条理也。分为二。推至于无穷也。平者终条理也。衡如一。究归于不二也。夫气有阴阳。
邪亦有阴阳。病必分阴阳。脉必辨阴阳。必分为二以辨之。气之阴阳。有有余不足。邪之阴阳。
亦有盛衰。病因而有轻重。脉必平阴阳。故权衡如一以平之。如此释辨平二字之义。致有精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