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小便不利者;又曰∶转胞病,利小
便则愈;又曰∶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壹是皆以利小便为其功。书云∶学于古训乃有
获。呜呼!学于古训,斯有获药功矣。
品 考
地黄 本邦处处出焉。其出和州者最多,而与出汉土者无异也,充实为佳。藏器曰∶《本
经》不言生干蒸干。《别录》云∶生地黄者,乃新掘鲜者是也;李时珍曰∶熟地黄,乃后人
复蒸晒者,诸家本草,皆谓干地黄为熟地黄。而今本邦药铺,以干地黄为生地黄,非也。干
者,燥干之谓,如干姜是也。生者,新鲜之名,如生姜是也。故古人言生地黄,则必言汁,
言之顺也,岂有干而有汁者哉?仲景氏之所用,生干二品而已。其熟云者,后世之为也,不
可用矣。



<目录>卷中

<篇名>葶苈

内容:主治水病也,旁治肺痈结胸。
考 证
葶苈大枣汤证曰∶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
以上一方,葶苈捣丸如弹丸大。
大陷胸丸证曰∶结胸。
以上一方,葶苈半升。
己椒苈黄丸证曰∶肠间有水气。
以上一方,葶苈一两。
大陷胸丸,则水利而疾愈,然则葶苈之治水也明矣。
互 考
或问曰∶葶苈大枣汤、桔梗汤、桔梗白散,同治肺痈,而异其方,何也?为则答曰∶用
桔梗之证,浊唾腥臭,久久吐脓者也。用葶苈之证,浮肿清涕,咳逆喘鸣者也。故因其见证
而处方,不为病名所绊,斯为得也。
《淮南子》曰∶葶苈愈胀。为则按∶胀是水病也。
品 考
葶苈 有甜苦二种。而甜者不中用焉,本邦未出苦葶苈也。或曰∶关以东间有之。



<目录>卷中

<篇名>大黄

内容:主通利结毒也,故能治胸满、腹满、腹痛。及便闭、小便不利,旁治发黄、瘀血、肿脓。
考 证
大陷胸汤证曰∶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
以上一方,大黄六两。
小承气汤证曰∶腹微满、大便不通。
浓朴三物汤证曰∶痛而闭者。
大黄甘遂汤证曰∶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
大承气汤证曰∶腹满痛者。
大黄硝石汤证曰∶黄胆、腹满、小便不利。
桃核承气汤证曰∶少腹急结。
大黄牡丹汤证曰∶少腹肿痞。
大黄甘草汤,证不具也。
调胃承气汤证曰∶腹胀满。又曰∶大便不通。
以上九方,大黄皆四两。
大黄附子汤证曰∶胁下偏痛。
抵当汤证曰∶少腹硬满。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曰∶心下痞、按之濡。
桂枝加大黄汤证曰∶大实痛。
以上四方,大黄或三两、或二两、一两。而亦四两之例。
上历观此诸方。张仲景氏用大黄者,特以利毒而已。故各陪其主药,而不单用焉。合浓
朴、枳实,则治胸腹满。合黄连,则治心下痞。合甘遂、阿胶,则治水与血。合水蛭、虻虫、
桃仁,则治瘀血。合黄柏、栀子,则治发黄。合甘草,则治急迫。合芒硝,则治坚块也。学
者审诸,仲景方中用大黄者,不止于兹,而以其用之之征,显然着明于兹,故不复游赘也。
辨 误
世医之畏大黄也,不啻如蛇蝎。其言曰∶凡用大黄者,虽病则治乎损内而死。切问而无
其人,此承本草之讹而吠声者也,非耶!仲景氏用下剂,其亦多矣。可见大黄,攻毒之干莫
也。今也畏其利,而用铅刀,宜哉不能断沉 也。虽大下之后,仲景氏未尝补也,亦可以见
损内之说妄矣。凡药剂之投,拔病之未及以断其根,则病毒之动,而未能爽快,仍贯其剂也。
毒去而后爽快,虽千万人亦同。世医素畏下剂,故遽见其毒未去也,以为元气虚损,岂不亦
妄哉?
品 考
大黄 汉土产,有两品,黄色而润实者为良,所谓锦纹大黄也,本邦近者有称汉种大黄
者也



<目录>卷中

<篇名>大戟

内容:主利水也,旁治掣痛咳烦。
考 证
十枣汤证曰∶引胁下痛。又曰∶咳烦。
互 考
淮南子曰∶大戟去水。
品 考
大戟 汉产有两品,绵大戟为良也,本邦之产,其效较劣。



<目录>卷中

<篇名>甘遂

内容:主利水也,旁治掣痛咳烦、短气、小便难、心下满。
考 证
十枣汤证曰∶引胸下痛、干呕、短气。又曰∶咳烦。
大黄甘遂汤证曰∶小便微难。
甘遂半夏汤证曰∶虽利、心下续坚满。
大陷胸汤证曰∶短气躁烦。又曰∶心下满而硬痛。
以上四方,其用甘遂,或三枚,或二两,或一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