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或脱也。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
枝龙骨牡蛎汤主之。下当云∶天雄散亦主之。以余观之,时珍之见,而岂以术、附为治失精
梦交乎?此则观于本草,可以知耳。夫失精梦交,水气之变也,故以术为主药也。
《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即《伤寒论中》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而分量减其半也。盖
术别苍白,非古也。故今称方名,从《伤寒论》焉。《外台秘要》术附汤,亦同方。而分量
非古也,皆不可从焉!
附子汤证,不具也。此方之于真武汤,倍加术、附,以参代姜者也。而真武汤证,有小
便不
枳术汤、桂姜枣草黄辛附汤,二方《金匮要略》所载。同其因与证,而不可别焉;今审
其方剂,桂姜枣草黄辛附汤,其方合桂枝去芍药,及麻黄、附子、细辛也。而桂枝去芍药汤,

为则按∶所谓少阴病者,恶寒甚者也,故用附子。附子主恶寒也。依二汤之证推之,心下坚
大而恶寒,发热上逆者,桂姜枣草黄辛附汤主之。术主利水也,是以心下坚大而小便不利者
,枳术汤主之。夫秦张之治疾也,从其证而不取因矣。因者,想像也,以冥冥决事,秦张所
不取也,故其能治疾也。在方中其证矣,斯不知其方意,则未能中其证也。其知其方意,在
知药能也,能知药能,而后始可与言方已。
辨 误
《本事方》许叔微曰∶微患饮 三十年,后左下有声、胁痛、食减、嘈杂、饮酒半杯即
止,十数日必呕酸水数升,暑月止右边有汗,左边绝无。自揣必有 囊,如水之有科臼,不
盈科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浊者停滞,无路以决之,故积至五六日必呕而去。脾土恶湿,而
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去湿,崇土以填科臼,乃悉屏诸药,只以苍术麻油大枣丸,服三月而
疾除。自此常服,不呕不痛,胸膈宽利,饮啖如故。为则按∶仲景用术治水,而不云去湿补
脾也;许氏则以术为去湿补脾,而不云其治水。何其妄哉?许氏之病水变,故得术能治也。
人云许氏能治其湿痰,余戏之曰∶非许自能治其病,而术能治许病也。何则?许氏之所说,
以不可见为见,而以不可知为知也。空理惟依,古人则不然,有水声吐水,则为水治之。是
可知而知之,可见而见之实事。惟为此谓知见之道也,故有许氏之病者,用术、附以逐其水,
其效如神。呜呼!仲景之为方也,信而有征。由是观之,许之病已也,非许之功,而术之功
也。
品 考
术 宗 曰∶古方及《本经》,止单言术,而未别苍白也。陶隐居言有两种,而后人往
往贵白术而贱苍术也。为则曰∶华产两种,其利水也,苍胜于白,故余取苍术也。本邦所出,




<目录>卷上

<篇名>白头翁

内容:考 证
白头翁汤证曰∶热利下重。又曰∶下利欲饮水。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证曰∶下利。
以上二方,白头翁皆三两。
夫仲景用白头翁者,特治热利,而他无所见矣。为则按∶若热利渴而心悸,则用白头翁
汤也,加之血证,及急迫之证,则可用加甘草阿胶汤也。
品 考
白头翁 和、汉无别。



<目录>卷中

<篇名>黄连

内容:主治心中烦悸也。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
考 证
黄连阿胶汤证曰∶心中烦、不得卧。
以上一方,黄连四两。
黄连汤证曰∶胸中有热、腹中痛、欲呕吐。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曰∶吐下。
葛根黄连黄芩汤证曰∶利遂不吐。
白头翁汤证曰∶下利欲饮水。
以上四方,黄连皆三两。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曰∶心下痞、按之濡。
泻心汤证曰∶心气不足。
附子泻心汤证曰∶心下痞。
以上三方,黄连皆一两,而亦三两之例。
上历观此诸方,黄连治心中烦悸也明矣。故心中烦悸而痞者、吐者、利者、腹痛者,用
此皆治也。此外用黄连一两方多,其比余药分量差少,但举心胸之微疾,不足取而征焉!故
不枚举也。
互 考
张仲景用黄连。其证与人参、茯苓,大同而小异。说在人参部。
黄连阿胶汤证曰∶心中烦。此方黄连为君,而有心中烦之证,斯可以见其主治矣。泻心
汤证曰∶心气不足,而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既云不足,又云泻心,此后世论说之所由
起也;然《千金方》不足作不定,斯仲景之古也。而不定者,烦悸之谓也。凡病心中烦悸、
心下痞、按之濡者,用此汤皆治也。由是观之,所谓不定者,烦悸之谓也。
辨 误
夫万物生于天也,故天命之谓性。性唯一也,其能亦唯一也,谓之良能。然其有多能者,
性之所枝而岐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