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之虫。邪鬼灵气辟
邪瘴气。郁热之毒。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一切草木虫鸟之毒皆除之。不迷惑,魇寐
。解心经热邪,通心窍。
牛属土,而犀则居水,水无兽,惟犀能伏其中,则其得水土之精可知。凡物之毒者,投
水土则毒自化。犀得水土之精,故化毒之功为多。而其角中虚有通灵之象,故又能养心除邪
也。



<目录>中品

<篇名>伏翼

内容:味咸平。主目瞑,明目,夜视有精光。存养肝经阴气之精。久服,令人喜乐媚好
无忧。肝气和则乐。
凡有翼能飞之物,夜则目盲。伏翼又名天鼠,即鼠类也,故日出则目瞑而藏,日入则目
明而出,乃得阴气之精者也。肝属厥阴,而开窍于目,故资其气以养肝血,而济目力,感应
之理也。物有殊能,必有殊气,皆可类推。



<目录>中品

<篇名>蚱蝉

内容:古人用蝉,今人用蜕,气性亦相近。味咸寒。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皆小儿风
热之疾。
蚱蝉感凉风清露之气以生,身轻而声嘹亮,得金气之发扬者也。又脱落皮壳,亦属人身
肺经之位,故其性能清火驱风,而散肺经之郁气。若其质轻虚,尤与小儿柔弱之体为宜也。
蚱蝉日出有声,日入无声,止夜啼,取其意也。



<目录>中品

<篇名>白僵蚕

内容:味咸。主小儿惊痫夜啼,风痰之病。去三虫,风气所生之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
,能去皮肤之风斑,令润泽。男子阴疡病。下体风湿。
蚕,食桑之虫也。桑能治风养血,故其性亦相近。僵蚕感风而僵,凡风气之疾,皆能治
之,盖借其气以相感也。僵蚕因风以僵,而反能治风者,何也?盖邪之中人也,有气而无形,
穿
经透络,愈久愈深,以气类相反之药投之,则拒而不入,必得与之同类者,和入诸药,使为
乡道,则药力至于病所,而邪与药相从,药性渐发,邪或从毛空出,或从二便出,不能复留
矣,此即从治之法也。风寒暑湿,莫不皆然,此神而明之之道,不专恃正治奏功也。



<目录>下品

<篇名>附子

内容: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寒邪逆在上焦。温中,除中焦之寒。金疮,血肉得暖而合

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气凝结,血滞于中,得热乃行也。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
步。此寒邪之在下焦筋骨间者。
凡有毒之药,性寒者少,性热者多。寒性和缓,热性峻速,入于血气之中,暴烈性发,
体益不支,脏腑娇柔之物,岂能无害,故须审慎用之。但热之有毒者,速而易见;而寒之有
毒者,缓而难察,尤所当慎也。



<目录>下品

<篇名>半夏

内容: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寒热之在肺胃间者。心下坚,下气,辛能开肺降逆。咽喉肿痛
,头眩,开降上焦之火。胸胀,咳逆,肠鸣,气降则通和,故能愈诸疾。止汗。涩敛肺气。
半夏色白而味辛,故能为肺经燥湿之药。肺属金,喜敛而不喜散,盖敛则肺叶垂而气顺,散
则肺叶张而气逆。半夏之辛,与姜桂之辛迥别,入喉则闭不能言,涂金疮则血不复出,辛
中带涩,故能疏而又能敛也。又辛之敛,与酸之敛不同,酸则一主于敛,辛则敛之中有发
散之意,尤与肺投合也。



<目录>下品

<篇名>大黄

内容: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除血中热结之滞。寒热,血中积滞之寒热。破症瘕积聚,凡
腹中邪气之积,无不除之。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凡腹中饮食之积,无不除之。
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助肠胃运化之力。安和五脏。邪积既去,则正气自和。
大黄色正黄而气香,得土之正气正色,故专主脾胃之疾。凡香者,无不燥而上升。大黄
极滋润达下,故能入肠胃之中,攻涤其凝结之邪,而使之下降,乃驱逐停滞之良药也。



<目录>下品

<篇名>葶苈

内容:味辛寒。主症瘕,积聚结气,水饮所结之疾。饮食寒热,破坚逐邪,亦皆水气之疾。
通利水道。肺气降则水道自通。
葶苈滑润而香,专泻肺气,肺为水源,故能泻肺,即能泻水。凡积聚寒热从水气来者,
此药主之。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故《伤寒论》中承气汤用大黄,而陷胸
汤用葶苈也。



<目录>下品

<篇名>旋复花

内容: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中上二焦结闭之疾。除水,咸能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