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
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盖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
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
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味过于辛,筋脉沮弛,
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气骨以精,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五伤

内容: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五走

内容: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
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
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
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
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服药可慎

内容:热中、消中,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药。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
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夫热气剽悍,药气亦然,二气相遇,恐内伤脾。脾者,
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论药所主

内容:海藏云∶汤液要药,最为的当,其余方论所着杂例,比之汤液稍异,何哉?盖尹、仲
景取其治之长也。其所长者,神农之所注也。何以知之?《本草》云∶一物主十病,取其偏
长为本。又当取洁古《珍珠囊》断例为准则,其中,药之所主,不必多言,只一两句,多则
不过三四句。非务简也,亦取其所主之偏长,故不为多也。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天地生物有浓薄堪用不堪用

内容:\r表格一\pt8.bmp\r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谨候
气宜,无失病机。其主病何如,言采药之岁也。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先岁物何也,天地
之专精也,专精之气,药物肥浓,又于使用,当其正气味也。五运主岁,不足则物薄,有余
则物精,非专精则散气,散气则物不纯。是以质同而异等,形质虽同,力用则异也。气味有
浓薄,性用有躁静,治化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r表格二\pt9.bmp\r
\r表格三\pt10.bmp\r
\r表格四\pt11.bmp\r
\r表格五\pt12.bmp\r
\r表格六\pt13.bmp\r
\r表格七\pt14.bmp\r
\r表格八\pt15.bmp\r
\r表格九\pt16.bmp\r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气味生成流布

内容: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
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浓者为阴,薄为阴中之阳,浓则泄,薄则通;气浓者为阳
,薄为阳中之阴,薄则发泄,浓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以养五气,神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目录>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篇名>七方

内容:大∶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少则二之。
肾肝位远,服汤散,不厌顿而多。
小∶君一,臣二,制之小也。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心肺位近
,服汤散,不厌频而少。
缓∶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治主以缓,缓则治其本。
急∶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治客以急,急则治其标。
奇∶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阳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