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汤浸晒干用)
远志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温味苦。入手厥阴心包络。气升味降。阳也。中者脾胃也。伤中。脾胃阳气伤也。远志味

下气。气温益阳。气下则咳逆除。阳益则伤中愈也。补不足者。温苦之品。能补心肝二经之
阳不足也。除邪气者。苦温之气味。能除心肝包络三经郁结之邪气也。气温益阳。阳主开发
。故利九窍。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味苦清心。心气光明。故益智慧。心
为君主。神明出焉。天君明朗。则五官皆慧。故耳目聪明不忘也。心之所之谓之志。心灵所

志强。肝者敢也。远志畅肝。肝强故力倍。久服轻身不老者。心安则坎离交济。十二官皆安
。阳平阴秘。血旺气充也。
制 方:
远志同茯神、人参、生地、枣仁、丹砂。镇心定惊。同木香、归身、枣仁、人参、白术、

神、甘草、圆肉。名归脾汤。治脾虚健忘。同人参、枣仁、柏仁、麦冬、五味、归身、茯神
、茯苓、益智、生地、甘草、沉香。治心虚神不守舍。专酒煎。治郁症痈疽。



<目录>卷一\草部上

<篇名>【菖蒲】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
出音声。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
志。不老。(蒸)
菖蒲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手入太阴肺
经。
气味俱升。阳也。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气血俱闭。菖蒲入肝。肝藏血。入肺。肺主气
。气温能行。味辛能润。所以主之也。辛润肺。肺润则气降。而咳逆上气自平。辛温为阳。
阳主开发。故开心窍。辛润肺。肺主气。温和肝。肝藏血。血气和调。五脏俱补矣。通九窍
者。辛温开发也。辛温为阳。阳气出上窍。故明耳目。肺主音声。味辛润肺。故出音声。主
耳聋。即明耳目之功也。治痈疮者。辛能散结也。肠胃属手足阳明经。辛温为阳。阳充则肠
胃温也。膀胱寒。则小便不禁。菖蒲辛温。温肺。肺乃膀胱之上源。故止小便利也。久服轻
身。肝条畅也。不忘不迷惑。阳气充而神明也。延年。阳盛则多寿也。益心智高志。辛温为
阳。阳主高明也。不老。温能活血。血充面华也。
制 方:
菖蒲同熟地、黄柏丸。治肾虚耳聋。同白术、苍术、木瓜、苡仁、石斛、萆 、黄柏。
治湿
痿及湿疮。同人参、麦冬、枣仁、茯神、远志、生地。治心虚气郁。专为水。搽湿疮。



<目录>卷一\草部上

<篇名>【肉豆蔻】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
疰。呕沫冷气。小儿乳霍。(面包煨)
肉蔻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阳明


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胃者中州也。辛温温胃。所以温中。胃温则食易化
。故主消食。大肠寒则 溏。辛温温肠。所以止泄。日积月累。积冷于肠。冬日重感于寒。
则大肠病胀。胃亦妨于食而胃胀。胀则腹满而心胃痛矣。肉蔻温肠胃。胃阳充而胀平也。霍
乱。胃有湿热也。辛温燥胃。霍乱自止。胃者阳气之原也。胃阳衰则阴邪乘之。而患中恶冷
疰矣。肉蔻温胃。胃阳充则阴邪消。而中恶冷疰愈也。肝寒而阴气上升。则呕沫而冷气出矣
。肉蔻温肝。肝平呕逆定也。小儿乳霍。胃寒不纳也。辛温散寒。所以亦主之也。
制 方:
肉蔻同人参、补骨、吴茱萸、五味、砂仁。治冷泄。同砂仁、陈皮、人参、红曲、查肉、
藿香
、麦芽。治泄消食。同木香、枣肉丸。治久泻。同川附米糊丸。治寒泄。



<目录>卷一\草部上

<篇名>【附子】

内容:气温大热。味辛。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
坚积聚血瘕。金疮。(便浸水煮去皮脐用)
附子气温大热。温则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大热则禀天纯阳炎烈之火气。入
足少
阴肾经。补助真阳。味辛而有大毒。得地西方燥酷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浓。阳也
。其主风寒咳逆邪气者。肺受风寒之邪气。则金失下降之性。邪壅于肺。咳而气逆也。附子
入肺。辛热可解风寒也。寒湿之气。地气也。感则害人皮肉筋骨。而大筋软短。小筋舒长。
拘挛痿 之症成焉。附子入肝。肝主筋。辛可散湿。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