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作酒香,微带霉蒸气。识者取之焙干,干者如瓜皮,面青黑,背作肉红色,湿软
如棉,可入药。盖酒能生蕈,必坛系新出窑,未脱火气;而置酒之地,又为湿热所蒸,致中
变而成此,故造酿家用坛贵旧而不贵新也。金御乘自慈溪归,带有酒蕈,出以相示,云彼土
亦罕得,间有之,然不多见也。
治一切酒伤、酒劳、酒疸,因酒成病诸症,服之立效。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神黄豆

内容:\x缅豆 回回豆 青花豆 真宁豆\x
池北偶谭∶产滇之南徼西南夷中,形如槐角子,视常豆稍巨,用筒瓦火焙,去其黑壳,
碾末
,白水下之,可永除小儿痘毒。服法∶以每月初二日、十六日为期,半岁每服半粒,一岁每
服一粒,一岁半每服一粒半,递至三岁服三粒,则终身不出矣;或曰,按二十四气服之,以
二十四粒为度;或云,水毕闭日服之。 珍异药品云∶出云南近西地方,痘将发未发时,用
神黄豆连壳焙炒燥,用豆研细水服。 本经逢原云∶神黄豆产缅甸,形如槐子,近时稀痘方
用之,一阳日用清水磨服。 痘学真传云∶神黄豆出云南,能稀痘,生、熟各一粒,甘草汤
咀服。 宁阳张琰种痘新书云∶凡痘自胸以上自脐以下俱有,而中间一截全无者,名两头痘
,此气血不能贯通上下,而腰脐之间为寒毒凝滞也,若不急治,七日之后,必变灰白之症矣
。见点时,急用生 、当归、赤芍、桔梗、防风、荆芥、浓朴、续断、白芷、山楂、木通、
神黄豆三十粒,服此中间方有痘,乃可无虞。
南诏备考∶普洱府及永昌府皆出。神黄豆能稀痘,青花豆可治疮。有客带滇产神黄豆来,

形如细竹筒,长可三、四寸,摇之有声,其中如竹节,片片相叠,剖出如棋子样,白色包裹
,中含一豆,黄色光亮,形如瓠子,中有线痕,坚实而扁,服之解痘毒。
按∶神黄豆有二种,百草镜云∶出云南普洱府,又四川亦产,荚如连翘略短,内有豆,
微红
色;产云南者,形如槐角子,比蚕豆略大,瓦上焙干,去外黑壳用,二种形状不同,系地土
所产各别,然其稀痘解毒之性则一也。 宝笈方∶痘将出时,用神黄豆,按一岁一粒,剥去
外壳并内皮,将瓦焙熟一半,留生一半,芫荽汤调服,毒重者稀,毒轻者更稀,十余岁者,
亦不过七粒;尚未出痘者,亦如法以水调服之,竟不出痘,宜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
月九等日。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缅豆

内容:滇略∶缅豆如豆,蔓生,子大如栗,斑文点点,咀之敷恶疮良。然性迅恶,误服之,吐
泻致
死。五杂俎云∶滇中有神黄豆,似五倍子,能令儿童稀豆,然亦不甚验也。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回回豆

内容:五杂俎云∶出西域,状如椿子,磨入面中,极香,能解面毒。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青花豆

内容:宦游笔记∶云南永昌府,有青花豆,出于外地,夷人带来易货者;治疮。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真宁豆

内容:出甘肃庆阳、真宁地,味甘平,能解诸药毒。



<目录>卷八\诸谷部

<篇名>豆

内容:\x叶附\x
逢原云∶细黑豆,一名 豆,俗名料豆。今人以饲马,故俗又呼马料豆。 杭州府志∶
黑豆
之细者曰 豆,细而扁者曰零乌豆,俗名马料豆,可肥马。 从新云∶黑大豆之小者为马料
豆,不知料豆虽小,而形长微扁,与黑豆形迥别,当另是一种。纲目 豆下,仅载其能去贼
风风痹,治妇人产后冷血而已,其他一切功用,全未之及,为今补之。
味甘温无毒,壮筋骨,止盗汗,补肾,活血,明目,益精,入肾经血分,同青盐、旱莲
草、
何首乌蒸熟,但食黑豆,则须发不白,其补肾之功可知。今人以制何首乌,取以引入肾经也
。炒焦淋酒,治头风香港脚,以其直达肾经血分。煮汁服,解乌、附、丹石药毒。
药性考∶本经黑大豆,即今之马料豆也。其色黑,而形如人腰,故入肾经。益水明目,
多服
令人身重,一年后复原;久服身轻,非花豆中之黑大豆也。凡服豆忌蓖麻子、浓朴、猪肉。
歌云∶黑大豆甘,腰子样式,所以补肾,药饵宜入;即是马料,煮寒炒热,调中下气,止痢
挛急,利水除胀,追风活血,生研敷肿,吞止烦渴,解一切毒;甘草煎汁,伤中淋露,产后
诸疾,明目悦颜,制服有益。 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