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干之,大者为白蒲萄,细者名琐琐,非两种也,故俗呼为公领孙。惟
绿蒲萄则来自西域,非中土所有。
味甘,核细微咸。 痘学真传云∶味甘酸,性平温。百草镜云∶性热,入脾、肾二经,
作酒
弥佳。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痘疮不出,酒研和饮,神效。
强肾 琐琐蒲萄、人参各一钱,火酒浸一宿,侵晨涂手心,摩擦腰脊,能助膂力强壮;
若卧
时摩擦腰脊,力助阳事坚强,尤为得力。
稀痘 琐琐蒲萄一岁一钱,神黄豆一岁一粒,杵为细末,一阳夜蜜水调服,并擦心窝腰
眼,
能助肾祛邪,以北地方物专助东南生气之不足也。然惟禀质素弱者用之有益,若气壮偏阳者
勿服,恐其助长淫火之毒也。
按∶紫桃轩杂缀琐琐蒲萄神农九草之一,中土久有,不俟博望从西域带来也。吾里东塔
朱买
臣墓有之。戊子,余曾历平湖幕署,有一枝蔓延满架,夏开琐碎花,结实如绿豆,望不可见
;吾杭螺蛳山汪姓家亦有此,然食之味薄,不若甘肃者味浓也,入药自宜以西北者为优。



<目录>卷七\果部上

<篇名>南枣

内容:\x山枣 藏枣\x
山金华东阳县茶场,以透明如血,七枚长一尺者佳,陈者入药。 宦游笔记∶金华东阳
县茶
场出枣,其大如拳,核尖细如黍,决之即脱,清甘香脆,以此名闻天下。明中叶尚存数柯,
今此种已绝矣。惟东南诸乡于高阜地种之,虽不及茶场,亦美甲于他处。其制法不一,未熟
辄击,以汤沃之使变色,谓之汤红,干则其色紫;已熟者,名树头红,干则其色丹;过熟者
,以所煮余汁煮之,色味似庶糖,谓之糖枣,此则以时食为美,不作干也。又有一种棘,差
小而圆,味殊胜枣。 物理小识∶南枣出兰溪,摇而知之,其肉离核,味甘微酸,性温补,
赤入心,酸敛肝。
博记单方∶眼疾中有一种名红线锁目干治法,取南枣核二十一粒,
将核截两断,去仁净,以铜绿塞孔中,仍将枣核合上,
以纸贴封一起,放炉中烧
红,取出,以碗盖存性。每日只用七个,研极细末,调哺男母乳水抹,三日立效。
肠红下血 南枣五枚,同黄 二钱,煎汤,五更服,神效。 又方不药良方∶南枣十枚,

米一两,同煎,去米食枣,日三次即愈。
痔疮 救生苦海∶南枣一枚(去核),鳖头骨一个(捣碎),铜青装满枣肉,扎紧,火
烟尽,
伏土存性,研细;用秋海棠煎洗,然后用药和水敷之,三日消。
除壁虱 集听∶大南枣去核,入水银,火煨熏。
走马牙疳 不药良方∶陈年南枣核,烧灰,研末掺之。
枣参丸 醒园录∶用大南枣十枚,蒸软去皮核,配人参一钱,布包,藏饭锅内蒸烂,捣
匀为
丸,如弹子大,收贮用之,补气最捷。
仙果不饥方 醒园录∶大南枣一斤,好柿饼十块,芝麻半斤去皮炒,糯米粉半斤炒,将
芝麻
研成细末,枣、柿同入饭中,蒸熟取出,去皮核子蒂,捣极烂,和麻、米二粉,再捣匀为丸
,晒干收贮,加参更妙。
本经逢原云∶古方中用大枣皆是红枣,取生能散表也;入补脾药宜用南枣,取甘能益津
也;
其黑枣助湿中火、损齿生虫,入药非宜。



<目录>卷七\果部上

<篇名>山枣

内容:出广西肇庆府,叶如梅,果似荔枝,九月熟可食。 柳贯打枣谱∶山枣状如枣而圆,色
青黄
而味甘酸。出广州。
甘温无毒,生和脾胃,益血壮神。



<目录>卷七\果部上

<篇名>藏枣

内容:朱排山柑园小识∶藏枣来自西藏,实产于天竺,大者长二寸许,形味绝似南枣,能补气,

同人参,藏中亦不易得,其核似蚕蛹形,而无仁。
补虚劳,定神志,治怯如神。



<目录>卷七\果部上

<篇名>落花生

内容:\x油\x
一名长生果。福清县志∶出外国,昔年无之,蔓生园中,花谢时,其中心有丝垂入地结
实,
故名。一房可二、三粒,炒食味甚香美。康熙初年,僧应元往扶桑觅种寄回,亦可压油。今
闽省产者出兴化为第一,名黄土,味甜而粒满;出台湾,名白土,味涩而粒细,其油煎之不
熟,食之令人泻,一名土豆。 汇书近时有一种名落生花者,茎叶俱类豆,其花亦似豆花
而色黄,枝上不结实,其花落地即结实于泥土中,亦奇物也。实亦似豆荚而稍坚硬,炒熟食
之,作松子之味,此种皆自闽中来。 物理小识∶番豆名落花生,土露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