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 漳州府志∶秋海棠岁每生苗,其茎甚脆,叶背作红乱纹,云是相思血也。相传
昔人有以思而喷血阶下,遂生此,故亦名相思草。其花一朵谢,则旁生二朵,二生四,四生
八,具太极象,雅艳异常。 花镜∶秋海棠一名八月春,为秋色中第一,本矮而叶大,背多
红丝如胭脂,作界纹,花四出,以渐而开,至末朵结铃子,生桠枝,花娇冶柔媚,其异种有
黄、白二色,一名断肠花。 周开 云∶秋海棠俗传其花中黄心有大毒,人食多死,予一日
误食此,惊惶一夜,仓卒旅邸,无药可解,但委命听之而已,次日亦无恙。丁宪荣云∶秋海
棠叶初生山左,小儿争采食之,味微酸、生津,能益唇色,如涂朱然,则其无毒可知。 药
性考∶海棠喜背阴而生,故性寒,凡大热症可用。
味酸,性寒无毒,和蜜搽面,泽肌润肉;其干捣汁治咽喉痛(药性考)。 百草镜云∶
擦癣杀
虫,用叶花浸蜜,入妇人面药用。 物理小识∶白银以乌梅三叶酸秋海棠叶皆可。
海棠蜜 救生苦海∶红秋海棠采花去心,白蜜拌匀,蒸晒十次,令化为度,冬月早晨洗
面后
敷之,能令色艳,并治吹花癣痱 。 慈航活人书有制海棠蜜法∶上白蜜一大杯,红秋海棠
现取花片用,拌入蜜内,将花略捣烂,日日晒,或蒸数次,自烂如泥,其蜜色如海棠;或加
入好芙蓉粉少许,光绝可爱,且免面皮冻裂。



<目录>卷七\花部

<篇名>茶菊

内容:\x城头菊 金铃菊 金箭头 菊米 菊根\x
茶菊较家菊朵不多心,有黄、白二色。杭州钱塘所属良渚桧葬地方,乡人多种菊为业,
秋十
月采取花,挑入城市以售。黄色者有高脚黄等名色,紫蒂者名紫蒂盘桓,白色千叶名千叶玉
玲珑,徽人茶铺多买焙干作点茶用。常中丞安宦游笔记,凤凰山产菊花,不甚大,蒂紫味甘
,取以点茶绝佳。又浙省城头一带产菊,名城头菊,皆生城上石缝中,至秋开花,花小于茶
菊,香气沁腹,点茶更佳,此则茶菊之野生者,味性不同。临安山中所产一种野菊,名金铃
菊,花小如豆,与城头菊仿佛,山人多采入药铺作野菊花用,实与野菊又不同,野菊食之泻
人,而铃菊又不作泻;野菊瓣疏,此则旁瓣密为别也。濒湖纲目菊分家、野,而此数种独未
言及。今杭俗以茶菊作饷遗客,为用最广,予故不惜 缕言之,兼补濒湖所未备焉。 百草
镜云∶甘菊即茶菊,出浙江、江西者佳,形细小而香;产于亳州者不可用,白而微臭。近日
杭州笕桥、安徽池州、绍兴新昌唐公市、湖北缺州皆产,入药用,阴干者去蒂,以白术、枸
杞子、地骨皮为使,反河 及无鳞鱼。园菊花大,不入药,止可装枕去风,其根治疔肿却效
。群方谱∶一名真菊,一名家菊,一名茶菊,花正黄,小如指顶外尖,瓣内细萼柄细而长
,味甘而辛,气香而烈,叶似小金铃而尖,更多亚浅,气味似薄荷,枝干嫩则青,老则紫,
实如葶苈而细,种之亦生苗,人家种以供蔬茹。凡菊叶皆深绿而浓味极苦,或有毛,惟此叶
淡绿柔茎,味微甘,咀嚼香味俱胜,撷以作羹及泛茶,极有风致。 万历嘉善县志∶花黄梗
紫为甘菊,最良。野菊丛生,花小性凉;家菊花大,气弗聚矣。 黄茶菊以紫蒂为佳,明目
去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客,入血分。 食物宜忌∶黄菊花即甘菊花,苦微甘、
性平,益肺肾,去风除热,补血养目,清眩晕头风。 白茶菊,千叶者佳,通肺气,止咳逆
,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其根治疔肿、喉疔、喉癣。 海宁出茶菊,名金井玉栏杆
,其花心黄边白,点茶绝佳。 圣惠方云∶黄甘菊虽能燥湿祛风,亦能助火泄气。
性平,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
扑打损伤。 王阮亭居易录云∶四川提督吴英说,昔得扑打损伤秘方,虽重伤濒死,但
一丝
未绝,灌下立苏。其方以十一月采野菊花,连枝叶阴干,用时取一两,加童便、无灰酒各一
碗,同煎热服。
红丝疔 立效验方∶以白菊花叶无白者,别菊亦可,冬月无叶取根,加雄黄钱许,蜒蚰
二条
丝尽处为止,用绢条裹紧,隔夜即清,真神方也。



<目录>卷七\花部

<篇名>城头菊

内容:朱排山柑园小识∶杭城石罅生菊,枝叶极瘦小,九月开花如豆,香而且甘。雍正初,禁
人采
取,以充贡品,宫闱以作枕。城上之菊,既为野生而味甘,亦一异也。苏颂图经云∶有一种
开小小花瓣,下如珠子,谓之珠子菊,岂即此欤。
明目、去头风、喉痹、疖毒、凉血。其枝叶鲜者,生捣罨疔疮,并服其汁;兼治蛇咬、
瘰、梅疮、眼息,煎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