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

治痢∶何梦瑶医碥∶鸦胆丸,用鸦胆子去壳捶去油一钱,文蛤醋炒,枯矾川连炒,各三
分,
糊丸。朱砂为衣。或鸦胆霜,黄丹各一钱,加木香二分亦可。乌梅肉丸,朱砂为衣,二方俱
丸绿豆大,粥皮,或盐梅皮,或圆眼干肉,或芭蕉子肉,包吞十一二丸,立止。
里急后重∶吉云旅抄∶用鸦胆即苦榛子,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一粒,白滚水下。
治痔∶金御乘云∶近日闽中板客皆带鸦胆子来,治痔如神。有患者,以子七粒包圆眼肉
吞下
至圣丹∶治冷痢久泻,百方无验者,一服即愈。凡痢之初起,实热实积,易知而易治。
惟虚
人冷积致痢,医多不以为意,盖实热之症,外候有身热烦躁,唇焦口渴,肚疼窘迫,里急后
重,舌上黄胎,六脉洪数,证候既急,治者亦急。轻则疏利之,重则寒下之,积去而和,其
阴阳无不愈者。致于虚人冷积致痢,外无烦热躁扰,内无肚腹急痛,有赤白相兼,无里急后
重,大便流痢,小便清长,此由阴性迟缓,所以外症不急,遇此不可姑息,但以集成三仙丹
下之,以去其积,倘不急下,必致荠虎贻患。其积日久,渐次下坠,竟至大肠下口直肠上口
交界之处,有小曲折,隐匿于此,为肠秽最深之处,药所不到之地,证则乍轻乍重,或愈或
发,便则乍红乍白,或硬或溏,总无一定,任是神丹,分毫无济。盖积不在腹内,而在大肠
之下,诸药至此,性力已过,尽成 糠,安能去此沉匿之积?所以冷痢有至三五年十数年
不愈者,由此故也。古方用巴豆为丸下之者,第恐久病患虚,未敢轻用,今已至捷至稳鸦胆
子一味治之。此物出闽省云贵,虽诸家本草未收,而药肆皆有,其形似益智子而小,外壳苍
褐色,内肉白有油,其味至苦,用小铁锤轻敲其壳,壳破肉出,其大如米,敲碎者不用,专
取全仁用之。三五岁儿二十余粒,十余岁者三十多粒,大人则四十九粒。取大圆肉包之。小
儿一包三粒,大人一包七粒,紧包,空腹吞下,以饭食压之,使其下行,更借此圆肉包裹,
可以直至大肠之下也。此药并不峻厉,复不肚痛,俟大便行时有白冻如鱼脑者,即冷积也。
如白冻未见过,一二日再进一服,或微加数粒,此后不须再服。服时忌荤酒三日,戒鸭肉一
月,从此除根,永不再发矣。倘次日腹中虚痛,用白芍一枝,甘草一枝,各重三钱,纸包水
湿,火内煨熟,取起捶烂,煎汤服之,立止。此方不忍隐秘,笔之于书,以公世用。
痢疾神方∶医宗汇编∶用白石榴烧灰一钱,真鸦片切片二钱,鸦胆子去壳纸包,压去油
三两
,人参三分,枯矾二分,海南沉香三分,共为细末,调粥为丸,重五六厘,晒干瓷瓶收贮。
红痢用蜜一匙,滚水调下。红白相兼,阴阳水送下。肚胀,滚汤下。水泻,米汤开水送下。
忌油腻腥酸一月。



<目录>卷五\草部下

<篇名>元宝草

内容:生浙江田塍间,一茎直上,叶对节生,如元宝向上,或三四层,或五六层。此草有两种∶

种两叶包茎,亦对节生;一种独叶,茎穿叶心,入药心独叶者为胜。百草镜∶元宝草生阴土
,近水处多有之,谷雨后生苗,其叶中阔两头尖,如梭子形,穿茎直上,或五六层,或六七
层,小满后开花黄色,气性凉。
辛寒,百草镜∶性凉,补阴。治吐血衄血,跌扑闪腰挫疼,痈毒。



<目录>卷五\草部下

<篇名>雀梅

内容:一名爵梅。叶如蔷薇,结实如梅而小。百草镜云∶有一种山雀梅,枝不蔓曲,是树不实,

有高硕者。
按∶爵梅纲目主治蚀恶疮外,皆不载,今复补其功用。纲目郁李下引诗疏云∶一
名雀梅,与此名同物异。亦不言治痈毒。
叶酸寒,治乳痈便毒,有奇效,泻热解毒。



<目录>卷五\草部下

<篇名>铁乌铃

内容:采药书∶又名铁铃草。其本色黑,叶梗极坚实如铁,其汁黑,可乌须。
主治杨梅恶疮,风气瘫痪,损折筋骨,俱煎酒服。(汪连仕方。)



<目录>卷五\草部下

<篇名>奶酣草

内容:俗名奶孩儿。处处人家种之,叶尖大如指甲,有枝梗。夏月开细紫花成簇,结子亦细,
今人
种于盆内,妇人暑月采之插发,可辟腻 。
芳香辟恶,去臭气,辛温和中,止霍乱吐泻,行气活血,发疟者,塞鼻,能令寒热渐轻。



<目录>卷五\草部下

<篇名>土当归

内容:荷包牡丹之根,今人呼和血草,即土当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