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已老者,多服取效。



<目录>卷二\石部

<篇名>玉田沙

内容:本经逢原云∶夏月发麻疹用之良。亦河沙中之一种也(纲目失载)。



<目录>卷二\石部

<篇名>瑶池沙

内容:朱排山柑园杂识∶喇吗尝进瑶池水,水香如莲,色白而重,以玻璃器贮之,数百年不涸
不变
,人饮之能疗百病,康熙五十三年遣理藩院员外盛柱取之,自京出西宁口,望西北行。凡七
千里,至星宿海,即世所称火敦脑儿也。更西北行三千里,达昆仑山,山形如桃,皆积雪,
人不能上,测影高三百余丈,山前名孔雀门,后名马门,左名狮门,右名象门,山四隅各有
一山,皆低于昆仑,孔雀门内有池,名麻蓬达 。华言天河也,四山之水,合流于天河,河
水伏流至星宿海,复流出入中国。去昆仑西北四五里即瑶池。池匝百八十里,岸傍皆雪,水
中有五色细砂,滑腻可食,取水一瓶,并图山川风土而归,往返凡二年零六月。
稀痘取沙,与小儿常食之,即永不出痘。



<目录>卷二\石部

<篇名>木心石

内容:\x樟岩附\x
生古木中,圆如雀卵,中色正白,着木处灿如黄金,书影丛说有孝子某,母尝患心痛,
日久
不瘳,孝子日祷于神求治,一夕梦神曰∶尔母疾必得木心石乃愈。醒而遍访名医,皆不知此
药,一日入山,忽有二匠解木,下锯有声,孝子乃悟,急止告以故,视锯下有石,持归磨酒
与母服,痼疾顿除。
治心痛。
按造化之用,无风不能生物,无火不能结物,故万物之动者皆生于风。万物之静者皆凝
于火
。观于火死而质不朽可知,木性疏达,得风以生之,是以自萌而芽而苞,苞圻而花而实,皆
得风以散之。故春荣秋落,如有知也。其实与脂质之静者,均属于火。火为木子,所以树老
则自焚。火郁必泄也,木心有石,乃风不能散,火郁于内,又不得泄,致其脂液凝聚,至精
者久则变为石。余者皆朽,如松脂成琥珀,柏脂成玛瑙,所谓物物有一太极也。心为人身之
太极,主中宫而至灵,以至变之物治之,则协议而化,故能愈此疾,论事虽变,而论理则常
也。



<目录>卷二\石部

<篇名>樟岩

内容:沈氏秘检∶樟树内有石,名樟岩。
治心痛。能通五经。 研煎酒服。



<目录>卷二\石部

<篇名>仙人骨

内容:与地志∶云南镇南州山中出碎石,如朴硝。土人掘取作粉货之。相传仙人曾化于此,因
名焉
。南诏备考∶镇南州城东二十里山中,世传仙人张明亨遗蜕瘗此。
治一切疮神效。取粉敷。
杜昌丁藏行纪程∶楚雄府七十里至吕合,有吕祖庙,去村数里山脚,出仙人骨,如水晶,

疗疮疖。相传仙人为吕祖所度,又三五十里为镇南州。
滇略∶南诏时张王二生遇吕仙于吕合驿,王得度上升,张不能从,愤而死。埋骨山中化
为石
。莹沏如水晶。付一切疮疡,立愈。



<目录>卷二\石部

<篇名>禹穴石

内容:产四川龙安府石泉县石纽乡,以红如 血者佳。四川通志∶出石泉禹穴下,石皮如血染,

腥,以滚水沃饮之,能催生。
治难产。



<目录>卷二\石部

<篇名>桃花盐

内容:柑园小识∶桃花盐产泽旺,每春深红如桃花,至夏红色渐减,秋冬色白,入春仍红。胃
痛人
治胃痛,以盐熨之立止。



<目录>卷二\石部

<篇名>瘤卵石

内容:池北偶谈∶高阳民家子方十余岁,忽臂上生宿瘤,痛痒不可忍,医皆不辨何症。一日忽
溃,
中有圆卵坠出寻化为石,刘工部 以一金售之,用治膈症如神。
治痞结膈症。



<目录>卷二\石部

<篇名>松化石

内容:唐书∶仆骨东境康于河,断松投之,辄化为石,其色佳,谓之康于石。 录异记∶婺州
永康
县山亭中有枯松,因断之,误坠水中化为石,取未化者试于水,随亦化焉,其所化者枝干乃
皮与松无异,但坚劲。博物志云∶松本石气,石裂受沙即产松,松至三千年更化为石。 与
地纪∶宋建炎间,遂宁府转运使衙门后圃有松石,外犹松树,而中化为石。又重庆府永川县
有石松坪,有松花石,石质而松理,或二三尺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