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噎膈
积聚。骨鲠结核恶肉阴 用之者。取其柔物也。治痰热眼目瘴翳用之者。取其去垢也。)况
性能消金。岂有垢腻块积而不可以消导乎?第当审实而治。勿轻投也。出西番者白如明矾。
出南番者黄如桃胶。甘草汤煮化。微火炒松用。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降痰

内容:(畜)清心肝热痰
牛黄(专入心肝)。味苦性凉。古人用此解心经热邪。及平肝木。通窍利痰定惊。及痰
涎上壅
。中风不语等症。(中风须辨真伪。真则外有表症可察。伪则内有虚症可寻。真则表症见而
神志
无恙。伪则表症既无而精气全失。真则本气或亏。本血或损。加以外邪内袭而成偏废。伪则
真阴既槁。真阳既耗。迨其将绝不固而见厥仆。真则新邪复唤旧邪。而致新旧交感。伪则里
虚既甚。而更增虚益危。真则面赤唇焦。牙关紧闭。上视强直。掉眩烦渴。伪则面青或白
与黑。痰喘昏乱。眩晕多汗。甚则手足厥逆。脱症全具。真则阳浮而数。阴濡而弱。及或浮
滑沉滑。微虚微数。伪则两尺沉滑。微细虚散欲绝。及或寸关搏指。弦滑洪数。又中风开口
则心绝。手撒则脾绝。眼合则肝绝。遗尿则肾绝。气喘面黑鼻煤则肺绝。用药始宜辛热以祛
外邪。继宜辛润甘润以固血脉。)缘牛有黄。牛之病也。牛黄在于心肝胆之间。凝结成黄。
故还以治心肝胆之病。取其长于清心化热。故尔用此以除惊痰之根耳。至于中风不语。必其
邪已入脏。九窍多滞。(唇缓便闭。舌短耳聋。鼻塞目瞀。)方可投服。若使中腑而见四肢
不着。中经而见口眼 斜。不为开痰顺气。养血活血。便用此药投治。引邪深入。如油入面
。莫之能出。小儿纯阳。病多胎热痰热。属于心肝二经之病。命在须臾者。用此多有回生之
力。(儿初生未食乳。用三五厘。合黄连甘草末。蜜调呷之最佳。)惟脾胃虚寒者。其切忌之
。取磨指甲者真。牛有黄必多吼唤。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喝迫即堕水。名生黄。如鸡子
黄大。重叠可揭。杀死自角中得者。名角黄。心中得者。名心黄。肝胆中得者。名肝胆黄
成粒。(须防骆驼黄以乱。)得牡丹菖蒲良。人参为使。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热

内容:内经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寒气外凝内郁之理。腠理坚致。玄府闭

。则气不宣通。湿气内结。中外相薄。寒盛热生。观此则知热之由作。悉皆外邪内入而热。
是即本身元阳为邪所遏。一步一步而不得泄。故尔变而为热耳。然不乘势以除。则热更有
进而相争之势。所以古人有用三黄石膏。及或大小承气。无非使其热泻之谓。余按热病用泻
。考之方书。其药甚众。然大要在肺则止用以黄芩知母。在胃则止用以石膏大黄朴硝。在心
则止用以黄连山栀连翘木通。在肝则止用以青黛龙胆。在肾则止用以童便青盐。在脾则止用
以石斛白芍。此为诸脏泻热首剂。至于在肺。又有他剂以泻。盖以热邪初成未盛。则或用以
百合百部马兜铃。毒瓦斯兼见。则或用以金银花牛蒡子。久嗽肺痿。则或用以沙参。香港脚兼见
。则或用以薏苡仁。咽疮痔漏。则或用以柿干柿霜。热挟气攻。则或用以牵牛。三焦热并。
则或用以栀子。烦渴而呕。则或用以竹茹。热而有痰。则或用以贝母。热而气逆不舒。则或
用以青木香。热而溺闭。则或用以车前石苇。久嗽兼脱。则或用以五倍子百药煎。乳水不通
。则或用以通草。若更兼有血热。则又当用生地紫菀。此泻肺热之大概也。在胃又有他剂以
泻。盖以热兼血燥。犀角宜矣。毒盛热炽。绿豆宜矣!中虚烦起。粳米宜矣。暑热渴生。西
瓜宜矣。时行不正。贯众宜矣。疫热毒盛。人中黄金汁雪水宜矣。咽疮痔漏。柿蒂柿干宜矣
。便结不软。玄明粉宜矣。乳痈便闭。漏芦宜矣。蛊积不消。雷丸宜矣。热盛呃逆。竹茹芦
根宜矣。肠毒不清。白头翁刺 皮宜矣。口渴不止。竹叶宜矣。若更兼有血热。则又宜于地
榆槐角槐花苏木三七干漆。此泻胃热之大概也。而大肠热结。仍不外乎硝黄白头翁黄芩绿豆
蜗牛生地之药矣。在心又有他剂以泻。则或因其溺闭。而用瞿麦木通。气逆而用赭石。痰闭
而用贝母天竺黄。暑渴而用西瓜。精遗而用莲须。抽掣而用钩藤。咳嗽而用百合。疝瘕而
用川楝。与夫血热而更用以犀角射干童便血余红花辰砂紫草生地郁金桃仁茜草苏木丹参没药
莲藕益母草熊胆等药。又可按味以考求矣。此泻心热之大概也。在肝又有他剂以泻。则如肝
经气逆。宜用赭石以镇之。肾气不固。则用石南叶以坚之。溺闭不通。则用车前子以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