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虚实以治。)凡霍乱吐逆。泄泻崩漏。(经候须详病症用药。如将行而痛者
。属气之滞属实。行后而痛者。属气与血俱虚。痛而喜按者属虚。痛而拒按者属实。痛而喜
按血淡者属虚。痛而拒按色紫者属实。大抵崩漏多因气虚血热而成。故须凉血补气为要。)
三焦不利等症。(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治皆有效。又云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
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分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润燥。青盐炒则补肾
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
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川芎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
子黄连则能降火热。得茯苓则交济心肾。得茴香补骨脂则引气归元。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
。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邪气。得艾叶则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大抵
妇人多郁。气行则郁解。故服之尤效。非云宜于妇人不宜于男子也。(时珍曰。妇人以血用
事。气行则无疾。老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充。则形乃固。大凡病则气滞而馁。
故香附于气分为君。举世所罕知。臣以参耆。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按此专属开郁散
气。与木香行气貌同实异。木香气味苦劣。故通气甚捷。此则苦而不甚。故解郁居多。且
性和于木香。故可加减出入以为行气通剂。否则宜此而不宜彼耳。但气多香燥。阴虚气薄禁
用。或酒。或童便。或盐水浸炒。各随本方制用。忌铁。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

<篇名>温散

内容:(芳草)散胸腹寒逆
荜茇(专入胃。兼入脾膀胱。)气味辛热。凡一切风寒内积。逆于胸膈而见恶心呕吐。(阳

胃府)见于下部而见肠鸣冷痢水泻。(太阳膀胱经)发于头面而见齿牙头痛鼻渊。(阳明胃经)
停于肚腹而见中满痞塞疼痛。(太阴经)俱可用此投治。以其气味辛温。则寒自尔见除。其

鼻渊头痛。(涕脓而臭者为渊。涕清而不臭者为鼽。鼻渊有肉痛极而不下垂者为息肉。下垂
而不痛者为鼻痔。)亦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以散浮热之意。是以病患偏头痛风。须先口含温
水。随左右以此末吹鼻最效。牙疼必同干姜细辛调治。亦取能以除寒之意。(热痛。石膏
牙硝。风痛。皂角僵蚕峰房二乌。虫痛。锻石雄黄。)总之。气味既辛。则凡病属寒起。皆
可以投。然亦泄人真气。不可任意多服。以致喘咳目昏。肠虚下重。丧其真气也!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

<篇名>温散

内容:(隰草)除沉寒痼冷起阳气将绝
艾叶(专入肝脾。兼入肾。)辛苦性温。其气芳烈纯阳。故可用以取火。服之则走肝脾
与肾。
能除沉寒痼冷。凡一切病因寒湿而见血衄崩带。腹痛冷痢。霍乱转筋。胎动腰痛。气郁经水
不调。子宫虚冷。虫动疮疥者。(诸症俱就寒湿论。)服之能立见效。(故治亦就寒湿起见。)

其阳气将绝之候。灸之即能回阳。且能通诸经以治百病。(百病亦就寒湿论。汪昂曰。艾用
火炎则气下。入药则热气上冲。)故古方有同阿胶以治虚痢。及胎前后下血。同香附制丸。
以调经血而温子宫。兼除心腹诸痛。同干姜以蜜为丸。以除冷恶鬼邪诸气。(亦寒湿阴气。)
同白矾为末。以治疮疥。又以熟艾布兜。以治寒湿香港脚及老人脐腹畏冷。用绢裹以擦风瘙瘾
疹。皆取辛温则散之义。若使症非寒湿。而用是药燥烈以治。其失匪轻。(每见今人安胎。
不审寒热虚实。辄用艾叶以投。殊为荒谬。)是以书载气虚血热者禁用。(包尽多少病症。)
取蕲州艾陈者良。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灸火用。妇人丸散。醋煮捣饼。再为末用。煎服生
用。(生用则温。熟用则热。)苦酒香附为使。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

<篇名>温散

内容:(荤辛)除肝经络沉寒痼冷
大茴香(专入肝。兼入肾膀胱小肠。古作 香也。)辛甘性热。据书所载。功专
入肝燥肾。凡一切沉寒痼冷。而见霍乱 疝。阴肿腰痛。及干湿香港脚。并肝经虚火从左上冲
头面者用之。服皆有效。(有肿谓湿香港脚。无肿谓干香港脚。)盖茴香与肉桂吴茱萸皆属厥阴燥
药。但萸则走肠胃。桂则能入肝肾。此则体轻能入经络也。必得盐引入肾。发出阴邪。故能
治疝有效。(若挟阳邪者休用。按疝有血气寒水筋狐 七种之分。其病亦有寒热虚实不同。
所当分症施治。疝有病发于肝。而见症于肾。以肝脉络阴器故也。茴香能散厥阴经络阴邪。
故多用此施治。)余按茴香形类不一。据书所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