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粉则兼疗狂消痈。皆借金性平木。密陀僧则兼
除积消热涤痰也。其一镇坠。而药品气味治用各自有别。其不容紊如此。然要病有外邪。不
可轻投。寒邪得镇而愈固耳。



<目录>上编\卷二收涩

<篇名>镇虚

内容:(金)平肝镇怯
金(专入肝)。禀刚健之性。最能杀人。惟作薄乃无伤耳。银薄亦然。二薄性皆辛平。
其治俱
属除邪杀毒。(解热)驱烦安魂定魄。养心和血。止癫除狂。疗惊祛风。幼科镇心丸。衣以

饰。皆取金能平木重以镇怯之意云耳。(风热多生于肝。肝属木。故得金为之制。魂魄飞扬
者。其神散而不收。必得重为之镇。)但银薄色白入气。金薄色黄入血。差各有别。畏锡水
银。(遇铅则碎。五金皆畏。)入丸为衣。入汤剂水煮用。



<目录>上编\卷二收涩

<篇名>镇虚

内容:(金)入肝平木重坠镇惊疗狂
铁粉(专入肝)。气辛性平。( 时砧上打落者名铁落。如尘飞起者名铁精。器物生衣者
名铁

。盐醋浸出者名铁华。刮取细捣为粉。本草云。铁受太阳之气。始生之初。卤石产焉。一百
五十年而成磁石。二百年孕而成铁。又二百年不经采炼而成铜。铜复化为白金。白金化为黄
金。是铁与金银同为一气。今取磁石碎之。内有铁片可验矣。)诸书所着治功。止载定惊疗
狂。消痈解毒数效。即其所云定惊疗狂。亦止就铁重坠之意起见。故云可以定疗。岂真救本
求源之治哉!暂用则可。久用鲜效。且诸草药切忌。(时珍曰。凡诸草药。皆忌铁器。而补
肾药尤忌。否则反消肾上肝伤气。母气愈虚矣。)畏磁石皂荚。(皂荚木作薪则釜裂。) 赤
醋沃七次用。



<目录>上编\卷二收涩

<篇名>镇虚

内容:(石)补肾水镇怯
磁石(专入肾)。即俗 石。磁为铁母。(磁石二百年孕而成铁。)故见铁即能以引。是
以有磁
之说也。磁石味辛而咸。微寒无毒。得冲和之气。能入肾镇阴。使阴气龙火不得上升。故
千金磁朱丸用此以治耳鸣嘈嘈。(耳属肾窍。)肾虚瞳神散大。(瞳人属肾。)谓有磁以镇养真
精。使神水不得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得上侵耳目。肾受荫矣。且磁入肾。肾
主骨。磁味辛。辛主散。磁味咸。咸软坚。磁质重。重镇怯。故凡周痹风湿而见肢体酸痛。
惊痫肿核。误吞针铁。金疮血出者。亦何莫不用此以为调治。(吞针系线服下。引上即出。)
昔徐之才十剂篇云。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故怯则气浮。宜重剂以镇之。然亦不
可与铁同用。色黑能吸铁者真。火 醋淬碾末。水飞用。柴胡为使。杀铁消金。恶牡丹莽草
。畏黄石脂。



<目录>上编\卷二收涩

<篇名>镇虚

内容:(石)入心肝二经凉血解热镇惊
代赭石(专入心肝)。味苦而甘。气寒无毒。凡因血分属热。崩带泻痢。胎动产难。噎
膈痞硬
。惊痫金疮等症。治之即能有效。(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
赭汤主之。用旋复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三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
十二枚。水一斗。煮六升。去渣再煎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噎膈病亦用此。)以其体有
镇怯之能。甘有和血之力。寒有胜热之义。专入心肝二经血分凉血解热。镇怯祛毒。(色赤
入血)。但小儿慢惊。(虚症甚多。)及阳虚阴痿。下部虚寒者忌之。以其沉降而乏生发之功
耳。书载能治慢惊。其说似非。(实症不得谓慢。虚症当从温理。不可不辨。)击碎有乳孔者
真。火 醋淬三次。研细水飞用。干姜为使。畏雄附。



<目录>上编\卷二收涩

<篇名>镇虚

内容:(石)温中镇怯
云母(专入脾。兼入肝肺)。生于泰山山谷。气味甘平而温。诸书皆言达肌温肉。安脏
定魄。
补中绝续。故凡死肌败肉。恶毒阴疽。及车船眩晕。痰饮头痛。皆当用此调治。以其温有阳
和之力。重有镇摄之能。故能使之辟邪而镇怯也。(局方云母膏治一切痈毒。仲景治牝疟多
寒。千金方治久痢带下。小便淋疾。及一切恶疮。深师治痰饮头痛。何德扬治妇人难产。温
酒调服三钱。入口即下。金刃伤敷之。止血最速。且无腐烂之虞。阴疽阳痈。亦多用之。皆
取助阳之力。)但书有言久服身轻尸解。不过极为赞扬。且因是物经时不焦。入土不腐。故
云服可长生。其说即出本经。岂真事哉!
但此性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