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之。花有紫、白二种,朝开暮敛,四月始开,延绵至秋。从川
中来
赤白带下,槿根皮二两,切,赤用白酒,白用黄酒,煎服。甚妙也。(验方第一。)
牛皮癣,槿皮一斤、大枫子仁十五个、半夏半斤,河水、井水浸七日,入轻粉一钱,入
水中,秃笔
脱肛,槿皮或用叶煎水熏洗,后用白矾、五倍子末敷。(第三。)
头面钱癣,槿皮为末,醋合,重汤煮如胶,敷之。(第四。)
下痢噤口,槿花红者为末,煎面饼醮末食之。(第五。)
痔疮肿痛,槿根皮煎水熏洗。(第六。)
反胃吐食,槿花为末,糯米汤下。(第七。)
风痰壅逆,槿花为末,沸汤下。(第八。)



<目录>本草易读卷七

<篇名>芙蓉叶三百三十一

内容:辛,平,无毒。清风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行瘀止痛。一切痈疽良剂,恶疮灵丹。
处处有之。插条即生小木也。其干丛生,高者丈许。叶大如桐。秋花似牡丹、芍药,有红、
白、黄诸色。霜后取叶。
一切痈疽恶疮,已成未成,已穿未穿,俱可为末以蜜合敷之,神效。(验方第一。)
赤眼肿痛,为末,水合敷太阳穴。(第二。)
经血不止,同莲蓬壳为末,米饮下二钱。(第三。)
偏坠作痛,同黄柏为末,木鳖子仁醋磨合敷。(第四。)
杖疮肿痛,同皂角末、鸡子清合敷。(第五。)



<目录>本草易读卷七

<篇名>密蒙花三百三十二

内容:\x酒浸蜜蒸用。\x
甘,平,微寒,无毒。足厥阴药也。治一切目疾。疗青盲而去浮翳,退赤脉而息羞明。
消赤
蜀中州郡皆有之。木高丈余,经冬不凋,花微紫色。春月采花。
目中障翳,(同黄柏丸服。)



<目录>本草易读卷七

<篇名>柞木三百三十三

内容:苦,平,无毒。催生利窍。治鼠 ,疗黄胆。
处处山中有之。高者丈余,叶小而有细齿,其木及叶丫皆有针刺,经冬不凋。五月开细
白花
色。
鼠 ,作木皮一斤,水煎分服。(验方第一。)
\x柞木饮\x 柞木叶 干荷叶心中蒂 萱草根 甘草 地榆(各四两)
每水煎半两服。治一切痈疽发背,已成未成俱效。(诸方第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七

<篇名>茯苓三百三十四

内容:\x去皮、木用。马兰为使,恶白蔹,畏地榆、雄黄、秦艽、龟
甘,平,无毒。入足阳明、太阴、少阴、膀胱经。开心益志,健胃暖脾,利水燥湿,泄
饮消
痰。善安惊悸,最解烦满。退胸胁之逆气;除心腹之结痛,消气水之肿胀,止水饮之燥渴。
淋癃泄利神品,呕吐遗带妙剂。治奔豚必用,安胎孕亦良。赤苓,破气结,利水道。茯苓皮
,消水肿,利水道。



<目录>本草易读卷七

<篇名>茯神三百三十五

内容:甘,平,无毒。疗风眩风虚,止惊悸健忘,除心下痛坚,解小肠涩淋,辟一切不详,补
五般
精神。
生大山大松下,二八月采,所在大松处皆有之。出泰山者理小,不复采用。出华山者形
极粗
大。壅州南山亦有之,不如华山者。出大松下,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作块,皮黑
而皱,内坚而白。在土底下。大者数斤。有赤白二种。或云松脂变成,或云假松气而生。又
曰茯苓皆自作块,不附着根,茯神块小,包根而生。此说为胜。盖假松气而生也,千年者有
神。近世所用,皆自云南来者。又曰下有茯苓,则上有灵气,如丝之状,山人亦时见之,非
菟丝子之丝也。
山间独汗,茯苓末,水下。(验方第一。)
胸胁气逆腹满,茯苓同参煎服。(第二。)
梦泄成白浊,茯苓末,米汤下。(第三。)
\x五苓散\x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治微热而渴,小便不利,脉浮数,此水停也。又治渴饮水,水入即吐,此水逆也。(诸
方第一。)
\x半夏加茯苓汤\x 半夏 生姜 茯苓
治呕而不渴者。(第二。)
\x茯苓甘草汤\x 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治汗出不渴者。(第三。)
\x茯苓饮\x 茯苓 人参 白术 枳实 陈皮 生姜
治吐水后,胸满不食者。(第四。)
\x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x 桂枝汤原方,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治头痛发热,无汗,心下满,小便不利者。(第五。)
\x茯苓泽泻汤\x 茯苓 泽泻 甘草 桂枝 生姜
治呕而饮水者。(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