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皮肤之风湿,

蓄血,退手臂之风痛。能止奔豚,更除气结。
九种心痛,桂心为末,每酒下二钱。桂枝亦可。(验方第一。)
心腹胀痛气短,肉桂二两,水煎分服。(第二。)
心痛厥逆,桂心末,每酒下一钱。(第三。)
产后心痛症痛,桂末酒下。(第四。)
\x桂枝汤\x 桂枝 白芍 甘草 大枣 生姜
治头痛发热,汗出脉缓。(诸方第一。)
\x桂枝人参汤\x 桂枝 人参 炙草 白术 干姜
治因数下后,下利,心下痞硬。(第二。)
\x桂枝甘草汤\x 桂枝 甘草
治发汗过多,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第三。)
\x柴胡桂枝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白芍 桂枝 生姜 大枣
治心下支结,微呕,肢节烦痛。又治心腹猝痛。(第四。)
\x桂甘麻附汤\x 桂枝 甘草 麻黄 附子 细辛 生姜 大枣
治心下坚如盘,症脉虚者。(第五。)
\x桂枝茯苓丸\x 桂枝 白芍 丹皮 桃仁 茯苓
治妊娠宿有症病,胎动漏血。(第六。)
\x桂芍知母汤\x 桂枝 白术 知母 防风 白芍 生姜 麻黄 甘草 附子
治肢节疼痛,脚肿头眩欲吐。(第七。)



<目录>本草易读卷六

<篇名>沉香二百七十八

内容:\x沉水下者上,半沉者次之。磨汁用或研粉干之。\x
辛,苦,微温,无毒。下气补肾,益精壮阳。除恶气而定霍乱,暖腰膝而止转筋,解麻
痹而
泻。
生天竺国。皮青色,叶似橘,经冬不凋。海南、交、广亦有之。有青桂、鸡骨、马蹄、
煎香等异,大抵其木沉水者
为真。今药肆所用尽伪也。



<目录>本草易读卷七

<篇名>丁香二百七十九

内容:辛,温,无毒。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温脾胃而止霍乱,辟邪恶而杀虫 ;消 癖
而除
发灰白之痘疮,除虚寒之呕哕。虚寒呕逆者,急服之。有实火者,忌服。
生东海及昆仑。二三月花开,紫白色。七月成实,小者为公丁香,大者为母丁香云。
小儿吐乳,同陈皮煎服。(验方第一。)
小儿吐泻。同上。(第二。)
一切呕逆,虚寒,同



<目录>本草易读卷七\丁香二百七十九

<篇名>鸡舌香

内容:\x即母丁香。\x
辛,温,无毒。除风水毒肿,止霍乱心痛。吹鼻孔而杀脑疳,入香品而香肌肤。



<目录>本草易读卷七

<篇名>降真香二百八十

内容:止血定痛,消肿生肌。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一切邪恶气。
生南海、两广、云南诸处。似苏方木,烧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最良。以紫而润者为
良。



<目录>本草易读卷七

<篇名>白檀香二百八十一

内容:辛,温,无毒。入手太阴、足少阴。消风热肿毒,除噎膈吐食。止心腹腰肾之痛,杀鬼
恶虫
消面 。



<目录>本草易读卷七\白檀香二百八十一

<篇名>紫檀香

内容:敷猝肿,涂恶毒,治金疮,疗淋沥。
生南海、广东、云南诸处,今岭南诸处皆有之。树叶皆似荔枝。有数种∶皮实而色黄者
为黄
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为紫檀。其木坚重淡香,白者尤良。近市人所货,
并无香气,乃江淮河溯所生之檀耳。



<目录>本草易读卷七

<篇名>乌药二百八十二

内容:辛,温,无毒。入足阳明、少阴。一切冷气疝瘕,除诸般气痛攻冲。止吐呕而停泻痢,
消宿
食而解疫瘴;除霍乱而平痈疖,杀虫蛊而解白浊。消肿胀之喘急,止便尿之频数。
生岭南、江南诸处,今台州、雷州、衡州皆有之。以天台者为胜。木似茶,高丈余,一
叶三
六月结实。
一切气痛,同茴香、青皮、良姜为末,酒下。(验方第一。)
小肠疝气,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煎服。(第二。)
血痢,烧末丸服,米汤下。(第三。)
心腹气痛,磨汁,入陈皮、苏叶,煎服。(第四。)
\x乌香散\x 香附 乌药(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男妇疝痛,茴香汤下。产后心脾痛,童便下。饮食不进,姜、枣汤下。
疟疾,干姜白盐汤下。腹
中有虫,槟榔汤下。妇人冷气,米汤下。(诸方第一。)



<目录>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