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慢惊风,同南星、黑附子为末,姜水下。(第三。)
\x玉真散\x 白附子(十两) 羌活 防风 南星 白芷(各一两)
细末收贮。治跌打损伤,已破或伤口溃烂进风,口目斜歪,内服外敷。(诸方第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五

<篇名>南星百四十

内容:\x去皮脐,汤泡用,或湿纸包糖火煨用。蜀漆为使,恶莽草
辛,苦,大温,有毒。入肝、脾、肾三经。治中风麻痹,除风痫痰涎。消痈肿而散血,
攻坚
积而坠胎。疗金疮折伤之瘀,除口噤目斜之疾。得防风不麻,得牛胆不燥,得火炮不毒。牛
胆合匀入胆中,悬风处干之,为胆星。
生汉中及冤句。二八月采根。今河北州郡亦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渐长似半夏而扁,年
久者
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匝生圆牙。四月生苗,高尺余。独茎上有叶如爪,一窠生七八茎
,时出一茎作穗。
一切金疮折伤,同防风为散,外敷内服。(验方第一。)
破伤中风。同上。(第二。)
诸风口噤,同生姜、苏叶,入胆少许,煎服。(第三。)
口噤不开,一枚煨之,用纸斜包,剪小孔透气入口,关自开也。(第四。)
小儿惊风,佐辰砂末,荆芥下。(第五。)
风痫痰迷,姜汁为丸,参汤下。(第六。)
小儿痫后不言,为末,猪胆合服。(第七。)
口目斜,为末,姜汁合贴之。左贴右,右贴左。(第八。)
妇人风气攻目作痛,醋炙南星,为末酒下。(第九。)
风痰头痛,同荆芥叶,姜汁丸服。(第十。)
头晕目眩,吐逆,同半夏、天麻,倍白面水丸豆大,每三十丸,将丸煮熟用。(十一。)
中风中气初起,稍佐木香,姜水煎服。(十二。)
右臂疼痛,痰湿,同生姜、苍术丸服。(十三。)
气痰咳嗽,同半夏、陈皮,姜水丸之。脉寸盛者宜之。(十四。)
解颐脱臼,为末,姜汁合敷两颊,一夜而上。(十五。)
小儿解颅,为末,淡醋敷帛上,贴囟门,炙手熨之立效。(十六。)
小儿口疮,白屑如鹅口,为末,醋合敷足心,男左女右。(十七。)
走马疳蚀透骨穿腮。生南星当心剜空,入雄黄一块,面包烧之,候雄黄作汁,以盏子合
定,出火毒,为末,入麝香
少许,扫疮,数日愈。(十八。)



<目录>本草易读卷五

<篇名>黄精百四十一

内容:\x蒸过晒干用。\x
甘,平,无毒。补中气而安五脏,益脾胃而润心肺,填精髓而助筋骨,除风湿而下三虫。
南北皆有,以茅山、嵩山者良。苗高一二尺。叶如竹而短,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
,本黄末赤。四月开青白花,状如小豆花。结子白如黍粒,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而黄。
二八月采根。亦可劈根稀种之,一年后极稠,子亦可种。以所来多伪,近世稀用矣。



<目录>本草易读卷五

<篇名>半夏百四十二

内容:\x汤泡数日,姜汁制用。射干为使,恶皂角,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x
\x乌头,忌羊血、海藻、饴糖。陈久者良。\x
辛,温,有毒。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太阴、少阴诸经。降胃止呕,驱痰除湿。解伤寒
之寒
热,消心胸之结满。咳逆头眩之疾,痈肿咽痛之 。胎前勿用。
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良。二月生苗一茎,茎端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生江南者似
芍药
叶。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黄肉白。八月采根。
小儿吐泻,同生姜、陈粟米煎服。(验方第一。)
小儿腹胀,酒丸粟大,每十丸,姜水下。或姜汁合末,敷脐上。(第二。)
霍乱腹胀,同肉桂末服。(第三。)
白浊梦遗,与猪苓同炒,去猪苓,入蛎粉丸服。(第四。)
八般头风,为末,入百草霜少许,作纸捻烧烟,就鼻内 之。口中含水,有涎,吐去再
含。(第五。)
喉痹肿塞,生末 鼻,涎出效。(第六。)
木舌胀大,醋煎含漱。(第七。)
面上黑气,焙末,米醋合敷。忌片连,敷三日,皂角汤洗,面如玉也。(第八。)
子肠不收,生末吹鼻。(第九。)
小儿惊风不省。同上。(第十。)
猝死不寤。同上。(十一。)
五绝急死。同上。(十二。)
痈疽发背,鸡子清合末敷之。(十三。)
吹奶肿痛,煨末,姜酒下立瘥。又取末入鼻。(十四。)
打扑瘢痕,为末,水调敷之,一宿即没。(十五。)
远行足趼。同上。(十六。)
飞虫入耳,生末,香油合敷耳门外。(十七。)
蝎虿螫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