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甘,寒,无毒。止吐衄诸血,除淋沥客热。黄胆水肿皆疗,哕呕喘急悉医。利小便而止
消渴
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夏生白花至秋而枯。其根洁白,六月采之。诗云∶露彼
菅茅
竹木入肉,烧末,猪油合涂。肿者亦效。(验方第一。)
鼻衄,为末,米泔下。(第二。)
吐血不已,水煎服。(第三。)
劳伤溺血,同干姜蜜水煎。(第四。)
小便出血,水煎服。(第五。)
小便热淋,水煎常服。(第六。)
解中酒毒,水煎服。(第七。)
诸般黄胆,同猪肉一斤,作羹食。(第八。)
虚后水肿,小便不利,同赤小豆水煎干,去茅根食豆,小便利则愈也。(第九。)
入山辟谷,取净茅石上晒干,为末,水下,终日不饥。(第十。)
温病热哕,胸满气逆,同葛根煎服。(十一。)
食入即吐,同芦根煎服。(十二。)
肺热气喘,水煎服。(十三。)
疮毒畏针,用茅针酒煎服,一针一孔。即初生苗也。(十四。)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

<篇名>龙胆草四十二

内容:\x甘草汤浸晒干用。贯众、小豆为使,恶地黄、防葵。空腹服之令人溺。\x
大苦,寒,无毒,性沉。足厥阴、少阳药也。退二木之火燥,除二水之湿热,解天行之
热黄
,疗时气之温热。骨间寒热之郁,肝家惊痫之邪,赤睛赤肉之突,热痢热狂之火。消痈疡而
治疮疥,兼治香港脚肿痛,止咽痛而除盗汗,且除胃中烦热。过服损胃。
生齐朐山谷及兖州。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今出近道,以吴兴者为胜。抽根
十余
条,类牛膝而短。四月生叶如嫩蒜,细茎如小竹枝。七月开花如牵牛,青碧色。冬后结子苗
枯。
猝下血,水煎服。(验方第一。)
蛔攻心刺痛,吐水,水煎服。(第二。)
目中漏脓,同当归末服。(第三。)
暑天目涩,合黄连汁点之。(第四。)
咽热痛,水煎服。(第五。)
小儿盗汗,身热,同防风末服。(第六。)
一切盗汗,为末,同胆汁、酒服。(第七。)
谷疸劳疸,一两,苦参三两,牛胆丸服。劳疸加山栀。(第八。)
伤寒发狂,为末,鸡子清蜜水服。(第九。)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

<篇名>细辛四十三

内容:\x去头子、双叶,水浸干用。恶黄 、野狼毒、山茱萸,忌生菜、狸肉,畏硝石、滑\x
\x石,反藜芦。\x
辛,温,无毒,性升。入足厥阴、少阴。去头风而止嗽,疗齿痛而通气,驱寒湿而荡浊,

水饮而破痰。除癫痫之风疾,解痹痛之风湿,调百节之拘挛,且润大便之燥结。息风目泪淋
,兼治睫倒,通 鼻气塞,亦解耳聋。不可过用。
凡使勿用杜衡。柔茎细根,直而色紫,味极辛者,细辛也。茎微粗,根曲而黄白色,味
亦辛
者,杜衡也。根同细辛,色如杜衡,味辛微苦者,鬼督邮也。处处有之,以华阴、高丽者为
真,其根细而极辛,今多以杜衡伪之。细辛叶如葵,赤黑色,非此则杜衡也。
诸般耳聋,为末蜡丸,绵包塞之,戒怒气。(验方第一。)
鼻中息肉,为末常吹。(第二。)
暗风猝倒,为末吹鼻。(第三。)
虚寒呕哕,稍佐丁香,每柿蒂汤下末二钱。(第四。)
小儿客忤不语,同桂心末,少纳口中。(第五。)
小儿口疮,为末,醋合敷脐上。(第六。)
口舌生疮,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掺之,漱涎甚效。(第七。)
口臭, 齿肿痛,煎漱吐之。(第八。)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

<篇名>白薇四十四

内容:\x酒洗用。恶黄 、大黄、大戟、干姜、大枣、干漆、山茱萸。\x
苦,咸而寒,无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治惊邪狂惑,疗寒热酸痛。利水泻热,
清金
除烦。退热淋而通鼻塞,解温疟而止遗溺。泯自汗灼热、多睡之风温,疗身热肢满、昏迷之
暴风。
生平原川谷,今处处有之。二八月采,茎叶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八月结实。根黄
白色
妇人遗溺,同芍药末酒服。(验方第一。)
血淋热淋。同上。(第二。)
妇人血厥如风,平居无苦疾,忽如死人,目闭口噤,移时方省,亦名郁冒。白薇、当归
各一两,人参五钱,甘草二
钱,每五钱水煎服。(第三。)
金疮出血,为末帖之。(第四。)
鼻不知香臭,同贝母、冬花、百部末,每米汤下一钱。(第五。)



<目录>本草易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