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干姜一两,
先以水两
盅入铜器中,火沸取下着土上,沸止又入水两盅,如此九次;纳诸药入水内,再煎沸,辄取
下,沸止
又上火,如此九次,可得二三盅,顿服即止。(第九。)
下痢腹痛,赤白下重,酒煎两服。(第十。)
小儿久痢赤白有火,水煎,蜜合服五次。(十一。)
脏毒下血,净连半斤,入猪大肠内,砂釜煮烂,取连焙末,捣肠合丸,米汤下。(十二。)
赤白痢,日夜无度,同吴茱萸各二两,同炒香,各为末,以米饭合丸豆大,每服三十丸。
赤痢甘
草汤下黄连丸,白痢生姜汤下吴茱萸丸,各十五丸。赤白痢并服,米汤下,甚效。(十三。)
肠风。同上。(十四。)
脾积食泻,捣蒜合丸豆大,白汤下五十丸。(十五。)
痢痔肠脱,为末,冷水合敷之。(十六。)
鸡冠痔疾,为末敷之。(十七。)
痔病秘结,同枳壳丸服。(十八。)
暴赤目痛,同干姜、杏仁为末,绵包浸汤,闭目乘热洗之。(十九。)
小儿赤目,水合敷足心。(二十。)
烂弦风眼,黄连十文,槐花、轻粉少许,为末,男儿乳合之,饭上蒸过,帛包之,熨目
三四次。(二十一。)
目猝痒痛,乳汁浸点,诸目悉治。(二十二。)
泪出不止,水浸浓汁渍拭之。(二十三。)
口舌生疮,酒煎时含。(二十四。)
小儿鼻 ,鼻下两道赤色,有疳,以米泔洗之,黄连末敷之。(二十五。)
小儿月蚀生耳后,为末敷之。(二十六。)
小儿食土,取好黄土煎黄连渍之,晒干与食。(二十七。)
腹中儿哭,煎浓汁呷之。妇科胎哭是也。(二十八。)
子烦、口干不卧,为末,粥下一钱。(二十九。)
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同槟榔末、鸡子清合敷。(三十。)
中巴豆毒利不止,同干姜末水下。(三十一。)
心火实热,水煎服。(三十二。)
心猝热痛,水煎服。(三十三。)
阳毒狂奔,同石膏末,甘草水下。(三十四。)
骨节积热黄瘦,童尿浸,水煎服。(三十五。)
小儿疳热流注,通身疮蚀,或潮热,肚胀作渴,以黄连五两入猪肚中,铺糯米上蒸烂,
捣千杵丸服。(三十六。)
呕烦心热,黄连五分,干姜三分。(三十七。)
中热邪毒,同巴豆吐之。(三十八。)
\x香连丸\x 黄连 木香
蜜丸豆大,每白汤下三十。治赤白诸痢,里急腹痛。(诸方第一。)
\x赴筵散\x 黄连 干姜
为末掺之。治口疮。(第二。)
\x黄连汤\x 黄连 桂枝 炙草 人参 半夏 姜 枣
治腹痛欲呕,心热甚者。(第三。)
\x黄连阿胶汤\x 黄连 阿胶 黄芩 白芍 鸡子黄
治心烦不眠。(第四。)
\x黄连粉\x 黄连为末。
水合敷。治浸淫疮。(第五。)
下痢赤白,黄苔,便赤,脉数。黄连(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苦参(一钱) 当
归(一钱五
分) 枳壳(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第六)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

<篇名>胡连二十七

内容:苦,寒,无毒。补肝胆,浓肠胃,除骨蒸,退心热。三消五痔悉疗,泻痢温疟亦治。
平小儿
出波斯国,苗若夏枯草。今南海及秦陇亦有之。初生似芦,干则似杨柳枯枝,心黑外黄,

拘时采,折之尘出如烟者真也。
小儿潮热,往来盗汗,同柴胡蜜丸服。(验方第一。)
小儿腹胀,疳热发焦,同灵脂末,猪胆丸服。(第二。)
五心烦热,米汤下末。(第三。)
小儿疳疾泻,同干姜末,甘草汤下。(第四。)
小儿自汗盗汗,潮热往来,同柴胡蜜丸服。(第五。)
小儿黄胆,同黄连各一两,将黄瓜去瓤,入药在内,面包煨熟,去面,捣丸绿豆大,白
汤下。(第六。)
小儿目赤,茶合敷足心。(第七。)
吐衄血,同生地猪胆合丸,茅根汤下。(第八。)
血痢不已,同乌梅、灶心土末服。(第九。)
热痢腹痛,丸服。(第十。)
痈毒已溃未溃,同穿山甲、茶合敷之。(十一。)
伤寒劳复身热,二便如血,同蜜炙山栀,猪胆丸服。(十二。)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

<篇名>黄芩二十八

内容:\x得酒上行,得胆汁入肝胆,得柴胡退寒热,得白芍治痢,得桑皮泻肺火,得白术安\x
\x胎。山茱萸、龙骨为使,恶葱实,畏丹砂、藜芦。\x
苦,寒,无毒。除一切热,解诸般淋。血痢腹痛,火嗽喉腥。泻中焦实火,退脾家湿热,

火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