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同升麻、甘草煎服。(第四。)
赤脉贯睛,为末,以米泔煮猪肝蘸食。(第五。)
年久瘰 ,元参、蛎粉、贝母等分,蜜丸每三钱。(第六。)
神祟忽睛,痛莫忍,元参、知母、黄芩、炒栀、大黄、桔梗、元明粉。热甚加生地、归
尾,汤散均可。(第七。)
鼠 ,酒渍常服。(第八。)
小肠疝气,丸服,酒下出汗效。(此方不妥。第九。)
烧香治劳,元参一斤,甘松六两,为末,炼蜜一斤和匀,入瓶中封闭,地中埋窨十日取
出,
更用炭末六两,炼蜜六两,同合入瓶,更窨五日取出。烧之,常令闻香,病自愈已。又甘松
六两,
元参一斤,每日焚之。(第十。)
肺痈,咳唾脓血,胸内痛,脉数实,元参、川贝、桔梗、甘草、葶苈、薏米、净花,服
后更吐,继加白芨、阿胶、
蒲黄。(十一。)
温热症,表俱饮水,元参、麦冬、丹皮、黄芩、酒芍、甘草。(十二。)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

<篇名>地榆十九

内容:\x得发良,恶麦冬。\x
苦、酸,微寒。性涩而沉,下焦药也。疗一切失血,兼除血中之热。虚寒泻痢者忌。
处处有之。宿根三月生苗,初生布地,独茎直上,对分出叶。叶似榆叶而稍狭,细长似锯齿
。七月开花紫黑色。根外黑里红似柳根。
吐血,醋煮三两服。(验方第一。)
漏下赤白。同上。(第二。)
赤白痢下,水煮半斤,去渣,再熬如饧,分服之效。血痢,加当归二两,壮人即愈。(第
三。)
下血腹痛,同炙草、砂仁煎服。(第四。)
小儿疳痢,水煎如饴服。(第五。)
虎犬咬,内服外敷,忌酒。(第六。)
蛇伤,外敷内服。(第七。)
代指肿痛,煮汁渍之,半日愈。(第八。)
小儿湿疮,水煎洗。(第九。)
小儿面疮、赤肿,煎洗。(第十。)
煮石法∶七月七日取地榆阴干,百日烧灰。复取生者,与灰合捣万下。灰三分,生末一
分,合之。
若石一、二斗,水浸没过三寸,以药入水搅之,煮至石烂,可食乃已。(十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

<篇名>丹参二十

内容:\x畏咸水,反藜芦。\x
微苦,气平而降。入手少阴心、手厥阴心包络。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调
经脉
,除烦热。止肠鸣腹痛,理崩带症瘕。功同四物,为女科要药。
生桐柏及泰山。五月采。今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
成穗
根皮丹而肉紫。
经调一切,一味丹参散,每酒下三钱。(验方第一。)
寒疝腹痛欲死,为末,酒下二钱。少腹有积。(第二。)
小儿惊痫发热,同雷丸、猪脂煎,摩身上。(第三。)
乳痈,同白芷、白芍,醋淹一宿,猪脂煎成膏,去渣敷之。(第四。)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

<篇名>紫参二十一

内容:\x畏辛夷,火炙紫黑用。\x
味苦,微寒,无毒。入足厥阴,手太阴、阳明大肠。开心腹积聚,散腹胁坚胀。止唾衄,

痈肿,调血痢,破血瘀,通经脉,治金疮。利大小便,治赤白痢。消胸中之痞结,止肺家之
疼痛。
生河西及兖州山谷,今所在有之。茎青而细,五月开白花似葱花,亦有红紫而似水荭者。

淡紫黑色,肉带红白,状如小紫草。近时多以此伪蚤休,不可不知。
吐血不已,同甘草、阿胶为末,糯米汤下。(验方第一。)
面上酒刺,同人参、丹参、沙参、苦参、胡桃仁丸服。(第二。)
\x紫参汤\x 紫参 甘草
水煎。治下痢腹痛。(诸方第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

<篇名>紫草二十二

内容:\x蜡水拌蒸,去须用。\x
甘、苦、咸,寒,无毒。足厥阴药也。凉血活血,发痘提疹,利小便,通大肠。治恶疮

,除心腹邪气。大便滑者忌之。
生砀山及楚地。春社前后采之。今所在皆有。人家种之,三月逐垄下子,九月子熟时刈
草,
春社采根。苗似兰香,茎赤节青,染烛及染紫者多用之。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发
痘疮。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非矣。
小儿头上疖毒,同当归、黄蜡、香油熬膏敷。(验方第一。)
痘不出,赤色,便秘,用二两热汤渍之,泡封勿泄,温时取服。(第二。)
痘赤便秘,同陈皮、葱白服。(第三。)
痘疔,为末三钱,雄黄末一钱,胭脂取汁合,银针挑破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