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早储此心于不
求有功,只求无过之地。惟其不求有功也,而医家之功量,正无限矣。
一、医家治病,当以常问此心,无所抱愧为主。盖用药如用兵,难保常胜。我朝徐洄溪,

南宿儒也。其导人以行医之道,惟小心谨慎,择清淡切病之品,俾病势少减,即无大功,亦
不贻害。若欺世徇人,止知求利,乱投重剂,一或有误,无从挽回。病家纵不知,而此心不
能无愧也。愚以为非阅历深者,不能有此确论。兹所附诸方,皆轻淡切病之品,治病期以缓
攻,而效不欲速收。药方与本草,相辅而行,为寿世无穷之利。医家执此以行,则终身无抱
愧之时矣。
一、是编有本草未及载,而主治颇详于方中者,如甘草治下痢、疗羸瘦,防风通便秘、
解诸
毒之类是也,读者由此而推测之,自能悟本草主治,犹有未尽之秘,依经制方,复有旁通之
妙。盖本草与药方,相须而行,大有裨益。而近世选本草者,每于诸药主治,则详言之,于
所药方,悉屏弃之,是未谙本草与药方,相辅而行之义也夫。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贵重者,悉多不录。以贵重者多伪,而且费资浓,取浓资买伪药,

伪药治真病,于医、病两无所益。不惟无益,而反有损,故不多录。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遐僻者,亦不重载。以遐僻者,其来不易,或经雨湿虫蛀,渝其
故色
,或出殊产异道,失其常性。愚以为用药之际,当即照本草察其形色,尝其气味,各与本草
吻合,方为真品。然后再照如何炮炙,而后用之,方属妥当。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习见习知者,独加详收。以习见习知者,多真实无伪也。
一、是编诸方,即不常习医之人,亦可照症查方。如遇病患所求,即照目录中,查其所
病,
再照所病,查其所兼症,乃照所症,寻篇查其所宜方。或此方不妥,再查目录中,另查彼方
。或彼方仍不妥,欲另取大方,即照诸方中大方加减取用。仍即所方本部,查其药性之寒热
温凉、反畏宜忌,再即病之寒热虚实,而合观之,尽任用药。即不小效,亦无大咎。凡尿赤
便燥,舌苔气粗口渴者,实热也。尿清便滑,舌润气微,口不渴者,虚寒也。然外感初得,
舌色亦润,不可不知。
一、是编当家值一部,以备缓急之需。盖即稍识字之人,亦可照症查方。或山僻之区,
无地
求药,或贫寒之家,乏资制剂,即照目录所症。其旁注中,有所习见习知之品,而所习见习
知之品,即方中之君药,或即此单方一味。如此方不妥,或不效,欲另择一方,仍照前再查
一方。盖方随意到,用之不尽也。
一、有谓古方不能治今病者,此大谬也。夫病不外乎六淫七情,试问风寒暑湿,古今之
天气
,有以异乎?喜怒忧思,古今之人情,不相侔乎?如果有异而不侔,何《伤寒》、《金匮》诸
方,用之而效验如响,唐、宋以下诸方,用之而有效有不效者,岂以仲景为今,而唐、宋以
下为古耶?盖非古方之不效于今,而实今人之不复能用古也。兹撰大方,不遗仲景,而唐、
宋以下,仍择其精详者,悉附记载,聊备用方者之去取云尔。



<目录>

<篇名>脉法总括

内容:肺心∶浮脉主表,浮紧伤寒,浮缓伤风,浮数风热,浮芤失血,(边有中空为芤)。浮洪
主火
,浮濡阴虚,浮滑痰热,浮弦痰饮,浮散危候,浮革劳极,(浮如鼓皮为革)。浮大内虚,多
在右关。
肾肝∶沉脉主里,沉紧内痛,沉弦伏饮,沉数内热,沉实热甚,沉迟内寒,沉滑宿食,
沉细
湿寒,沉弱气郁,沉牢固冷,沉伏霍乱。
脾脏∶迟脉主脏,迟浮表虚,迟沉里寒。有力为痛,无力寒虚。迟缓沉实,阳盛之端。
迟细
难涩,(涩脉)。阴衰可见。一息三至,脉现三关。
心腑∶数脉主腑,有力为热,无力为疮,细数为劳,滑数痰火。数止为促,阳盛之候,
一息
六至,数脉不谬。
胆肝∶弦脉主饮,弦数为热,弦迟为寒。寸弦头痛,尺弦肾伤。弦紧寒实,弦细病极。
伤暑
之脉,弦细芤迟。少阳伤寒,弦数弦细。
四至为缓,平和之候,有止为结,浮结气滞,沉结则积。动脉如豆,三关皆有,崩带失
精,
为痛为惊。动而中止,良久方出,此为代脉,病关生死,平人难救,妊妇可喜。
八脉奇经,直上下行。紧直任脉,浮督牢冲。寸左右弹,阳跷之形。尺左右弹,阴跷可
凭。
关左右弹,带脉在中。尺外斜上,至寸阴维。尺内斜上,至寸阳维。浮直为督,脊强癫痫。
牢直为冲,气逆表里。紧直任脉,七疝瘕坚。阳跷阴急,(阳缓)。阴跷阳急,(阴缓)。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