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也。夫反胃乃肾经之病,驴溺非补肾之剂,何以能止反胃?不知反胃之
症不同,有湿热郁于脾胃之间,上吐而下不泻,久则湿热生虫,得食则少减,失食则必痛,
痛甚则上吐矣。此等之反胃,非止肾经之病也,必须用驴溺顺而下之,则虫即尽化为水,从
大肠而化,所以安然止吐。反胃定,仍须用六味地黄汤调理,则全愈矣。否则,肾气甚衰,
不能润肠而下达,大肠细小,不易传送,水谷仍留在脾,湿热再积,复生虫矣。其反胃又安
能愈哉?



<目录>卷之五(羽集)

<篇名>阿胶

内容:阿胶,味甘辛,气平、微温,降也,阳也,无毒。入太阴肺经,及肝、肾二脏。止血止
嗽,
止崩止带,益气扶衰,治劳伤,利便闭,禁胎漏,定喘促,止泻痢,安胎养肝,坚骨滋肾,
乃益肺之妙剂,生阴之灵药,多用固可奏功,而少用亦能取效。唯觅真者为佳。
或疑阿胶煎膏,必取阿井之水,黑驴之皮以煎之,然而安得尽取黑驴之皮,彼地取杂驴
皮以
煎膏,亦可用乎?曰∶阿胶原取阿井之水,非必取黑驴之皮也。阿井生东方,取其天一生水
,且其性急而下趋,清而且重,乃济水之所注,取其去浊以祛逆痰也。用驴皮者,驴性最纯

而皮则取其外现于皮肤,原不必取黑以走肾也。夫水入于肾,而皮走于肺,肺主皮毛,故用
皮也。前人尚黑驴皮者,谓黑属水,以制其热则生风之义,反为蛇足矣。
或问阿胶益肺生阴,安得真者而用之?曰∶阿胶出于东阿者即真,不必问其真假。东阿
之水
,皆济水之所注也。(〔批〕亦是,然出于阿井者,更妙。)
或问近人阿胶,多加药品同煎,想更有益乎?曰∶阿胶之妙,全在济水。若加药味杂之,更
失其义。本欲加药味以取益,谁知反因药味而失利乎。世人强不知以为知,半是此类也。



<目录>卷之五(羽集)

<篇名>熊胆

内容:熊胆,味极苦。治男妇时气热蒸,变为黄胆,疗小儿风痰壅塞,发出惊痫。驱五疳杀虫,

恶疮散毒。痔漏涂之,立建奇功。此物至寒,能退大热,可一用,而不可再用者也。存之以
治火热而兼湿病者。
熊胆必取人熊者始佳,人熊之胆长八寸,余胆不过长五、六寸耳。
昔舍下演戏,邻人陈姓子年十三,侧楼观看,与同伴揪跌,误从楼遮阳堕下石板,仅闻一声
,急视之,则两目反张出血,鼻口耳皆振出血。其父抱归,尚有微气。有人云得熊胆酒服可
治。余取家藏熊胆五分,研碎,调陈酒一大碗灌下,少顷即苏。次日,跳跃如初。至今未明
其义。然亲试目击,因录之以俟识者也。(金孝芑识)



<目录>卷之五(羽集)

<篇名>鹿茸(鹿角、鹿胶、鹿角霜、鹿肾、鹿血)

内容:鹿茸,味甘、咸、苦、辛,气温,无毒。益气滋阴,扶肢体羸瘦,强志坚齿,止腰膝酸
疼,
破留血隐隐作疼,逐虚劳洒洒如疟,治女人崩中漏血,疗小儿寒热惊痫,塞溺血泄精,散石
淋痈肿。
鹿角,味淡,气温。逐鬼辟邪,轻身益气,续绝伤,强筋骨,消痈疽,愈恶疮,止妇人
梦与
鬼交,令病者招实鬼话。
鹿胶,止痛安胎,大补虚羸,疗跌扑损伤,治吐衄崩带。
鹿角霜,专止滑泻。
鹿肾,补中以滋肾元。
鹿血,调血脉,止腰疼。滚酒调热服,生服误。
鹿一身皆益人者也,而鹿茸最胜。凡阳痿而不坚者,必得茸而始能坚,非草木兴阳之药
可比

但必须用茸为妙。如不可得茸,用三寸长之毛角亦佳,犹胜于鹿角胶也。夫鹿乃阳兽,而世
人转讥东坡之误,真不善读书者也。《本经》言麋属阳者,乃传写之误也。麋乃鹿之小者,
鹿乃麋之大者,亦非也。麋鹿同形,而种实各别,麋小而鹿大者,尚是从形而分别之也。麋
体生来是小,而老亦不大,鹿则老而弥大也。东坡谓鹿在山而麋在泽,亦非。麋实生于山也
。夏至鹿角解,冬至麋角解,亦非阳退阴退之义。鹿,阳兽也,夏至则一阴生,阳得阴而生
新,则旧者自去,故鹿角至夏至而解也。麋,阴兽也,冬至则一阳生,阴得阳而生新,则旧
者难留,故麋角至冬至而解也。天地之道,阴阳两相根也,阳得阴而阳生,阴得阳而阴长。

、鹿之角,亦何独不然。只因《本经》传写之误,以致人错认鹿为麋也。予不得不辨之,然
而人终不信也。予更有辨麋之法,麋有四目,非目在眼上也,前腿外 之间有似目者二处,
有则麋而无则鹿,至易辨也。鹿茸益阴,然亦无大效,不必取之以入药。世人有麋、鹿合而
成膏,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