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久疟顿止,非
消痰之明验乎,疟止之后,神气不倦,非消痰而不耗气之明验乎。故白芥子消痰,实胜于贝
母、半夏,谁谓肺、胃之痰不能消也。
或谓白芥子虽消膜膈之痰,未必气之不耗,天下安有消痰之药而不耗气者乎?曰∶白芥
子实
不耗气,能安五脏。耗气则五脏不安矣,岂有五脏安而耗气者乎。其余消痰之药,或安肺而
不安胃,或安胃而不安肺,总不如白芥子之能安五脏也。此所以实胜于各消痰之药耳。
或疑白芥子消痰而不耗气,然用之而痰仍未消,是消膜膈之痰,未可全信也。曰∶白芥
子只
可消膜膈之痰,而肾中之痰,不能消也。服白芥子而仍有痰者,宜补其肾,肾足而痰自化,
何疑白芥子非消膜膈之痰乎。
或疑白芥子消阴分之痰,不消阳分之痰,然乎?曰∶非也。芥子阴分、阳分之痰,无不
尽消
,不必分阴阳也。但肾经水泛火沸之痰不能化,余则尽消而无疑矣。
或问白芥子即芥菜之子,人食芥菜,觉消食之甚多,是白芥子大能消食,似未可多食也。

知芥菜消食,而芥子消痰,各不相同,不可疑其菜,而戒其子也。
或疑白芥子消膜膈之痰而不耗气,发明几无遗议,但不知膜膈之痰在于何处?曰∶在胃
脘之
上下之中,而不在胃脘上下之外。虽痰分五脏六腑,要皆存于胃脘膜膈之中。白芥子善消膜
膈之痰,亦于胃脘中消之,岂各入五脏六腑而后消之乎。



<目录>卷之四(征集)

<篇名>莱菔子(即萝卜子)

内容:萝卜子,味辛、辣,气温,无毒。入胃、脾二经。却喘咳下气甚神,解面食至效。治风
痰,
消恶疮,善止久痢,除胀满亦奇,但宜少少用之。补气之药得之,而无大过之忧。利湿之剂
入之,而有善全之妙。多服则损气,久服则伤阴也。
或疑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之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
莱菔
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

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服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
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反
得消喘消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
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用人参而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
人参
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补。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也,然得萝卜
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
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世人动谓萝卜子解人参,误也。



<目录>卷之四(征集)

<篇名>瓜蒂

内容:瓜蒂,味苦,性寒,有小毒。凡邪在上焦,致头目、四肢、面上浮肿,与胸中积滞,并
下部
有脉、上部无脉者,皆宜用瓜蒂以吐之也。
或问瓜蒂可疗黄胆,吾子略而不言,何也?夫黄胆之症,多从下受,用瓜蒂吐之,是从
上疗
之也,似乎相宜。然而,黄胆乃湿热壅于上、中、下三焦,下病而止治上,将居中焦于不问
乎,此瓜蒂不可治黄胆亦明矣。余所以作缺疑之论矣也。
或问瓜蒂能去鼻中息肉,子亦不论,是何说乎?曰∶鼻中生息肉者,因肺中之热也。用
瓜蒂
以吐去痰涎,则肺热除,而鼻火亦泄,似乎相宜。然而,肺热虽移热于鼻,上吐以泄鼻中之
火,势必中伤肺中之气。肺气既伤,胃气自逆,肺心反动其火,火动鼻中,更添热气,前之
息肉未消,而后之息肉又长矣,予所以削而不道也。至于瓜蒂性易上涌,不宜轻用,不独鼻
中生息肉也。若胸中无寒,胃家无食,皮中无水,心中无邪,以致诸虚各症,均宜慎用。误
用则祸不旋踵矣也。



<目录>卷之四(征集)

<篇名>葱

内容:葱,味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入足阳明胃经,及手太阴肺脉。疏通关节,
祛逐风邪,理霍乱转筋,治伤寒头痛,杀鱼肉之毒,通大小肠,散面目肿浮,止心腹

痛,去喉痹,愈金疮折伤血出疼,捣烂炒热,傅之血止。安娠妊,塞衄血,除香港脚奔豚之邪
,疗蛇伤蚯蚓之毒,功专发散,食多神昏。病属气虚,尤勿沾口。可为佐使,而亦可为君臣
。大约为佐使者内治也,为君臣者外治也。外治宜多,内治宜少也。
葱有益而亦有损。益者,通气而散邪。损者,昏目而神夺也。北人喜食葱,往往坏目,
习俗
使然,不能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