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而吾子独谓入肾,以为只能治腰足之湿也。然而,腰足之下,

尽属之肾,与腰相对者脐也;与足相附者,筋也。脐属脾而筋属肝,安在尽属于肾,而必谓
防己之治肾,而不治肝脾,人谁信之。故肾病,而脐与筋无不病矣。防己治肾中之湿,而脐
与筋中之湿尽消,非入肾而又入脾肝之谓也。防己入肾,不入肝脾,何必固疑乎。



<目录>卷之三(角集)

<篇名>荆芥

内容:荆芥,味辛、苦,气温,浮而升,阳也,无毒。能引血归经,清头目之火,通血脉,逐
邪气
,化瘀血,除湿痹,破结聚,散疮痍。治产后血晕有神,中风强直,亦能见效。但入之血分
之药中,使血各归经,而不至有妄行之虞;若入之于气分药中,反致散气之失。荆芥性升,
与柴胡、升麻相同,乃柴胡、升麻入之补气之中,能提气以升阳,而荆芥独不能者,以荆
芥虽升而性浮动,补阳之药,尤恶动也,血过凝滞,荆芥之浮动则易流,所以可引之以归经
。气易散乱,荆芥之不更助其动乎。气过动必散,此所以不可用之于补气之药耳。
或问荆芥引经,走血分甚速,走气分甚迟,前人言之,而子尚未阐扬,愿畅谈之。曰∶
荆芥
本阳药,而非阴药。阳入阴则行速,阳入阳则行迟。夫阳属气,而阴属血。血行迟,而气行
速。荆芥入血而速者,乃血行迟,而若见荆芥之行速也;荆芥入气而迟者,乃气行速,若见
荆芥则行迟也。非荆芥走血分甚速,气分独迟也。
或问荆芥引血归经,亦有引之而不归经者乎?夫荆芥炒黑,则引血归经,生用则引气归
经。
引血归经者,有益于血者;引气归经者,有益于气。有益于血者,血无乱动之虞;益于气者
,气有过动之失。气过动,而血不能静矣,故用荆芥必须黑炒也,炒黑以治,无不归经也。
或问荆芥亦能入肾乎?荆芥何能入肾也。虽然用之补肾药中,未尝不可入肾,但必须炒至纯
黑,则肾属黑,正可同色以相入。夫荆芥之药,本不必引入肾经。盖肾有补而无泻也,虽肾
亦有感邪之日,祛肾中之风邪,风药原无几味,与其药用 、防己之类以伐肾中之邪,不
若用炒黑荆芥,虽散邪,而不十分耗正之为得也。



<目录>卷之三(角集)

<篇名>白芷

内容:白芷,味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阳明二经,又入手太阴之经。治头痛,
解寒
热中风,止崩漏、赤白带,血闭能通,散目中痒,止痢消瘕,治风通用,定心腹血痛,尤可
外治各疮痈痔漏,消毒生肌,杀蛇虫,此药可为臣使,未可恃之为君,只外治可以为君耳。
盖白芷辛散,多服恐耗散元阳也。
或问白芷散气,外治独不惧其坏事乎?子之何虑之深也。此药修合之时,便可验其有无
之效
。我有一法辨之尤佳。凡买白芷治病,其色皆白,持回家中修合,忽变为黑色者,不必修合
之也;变为微黄色者,半效;变为老黄色者,效少;变为黄黯色者,无效也。辨其色之白者
,多用之即愈。否则,降序用药,又何至外治散人真气哉。此药尤灵,故善变色。老医自有
知之者,非创说也。



<目录>卷之三(角集)

<篇名>细辛

内容:细辛,味大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少阴。止头痛如神,治诸风湿痹,尤
益肝
、胆之经。肾得之而温。利窍清痰,止迎风泪眼,疗妇人血闭,祛在里之寒邪。口臭齿肿,
含漱亦良。但只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只可共用,而不能独用。多用则气耗而病增,独用
则气尽而命丧。可不慎欤。
或问细辛既能温肾,自是补剂,何故又散气耶?夫细辛,阳药也,升而不沉,虽下而温
肾中
之火,而非温肾中之水也。火之性炎上,细辛温火,而即引火上升,此所以不可多用耳。
或问细辛散人真气,何以头痛能取效?盖头为太阳之首,清气升而浊气降,则头目清爽。惟
浊气升而清气降,则头目沉沉欲痛矣,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
如神也。但味辛而性散,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而不散也。



<目录>卷之三(角集)

<篇名>麻黄

内容:麻黄,味甘、辛,气寒,轻清而浮,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太阳经,手太阴本经、
阳明
经。荣卫之药,而又入足太阳经、手少阴经也。发汗解表,祛风散邪,理春间温病,消黑斑
赤痛,祛荣寒,除心热头痛,治夏秋寒疫。虽可为君,然未可多用。盖麻黄易于发汗,多用
恐致亡阳也。
或问麻黄既是太阳经散荣表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