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未闻正寒益肾。夫心中之火,君火也;肾中之火,相火也。正寒益心中
之君火,非益心中之相火。虽心中君火,每藉心外相火以用事,然而心之君火则喜寒,心之
相火则喜热。以黄连治心之君火,则热变为寒。以黄连治心之相火,则寒变为热。盖君火宜
正治,而相火宜从治也。夫相火在心火之中,尚不用寒以治热,况相火在肾水之内,又乌可
用寒以治寒乎。昔丹溪用黄柏、知母,入于六味丸中
,未必不鉴正寒益心,亦可用正寒以益肾也。谁知火不可以水灭,肾不可与心并论哉。
或疑世人用黄连,不比用黄柏、知母,先生辟黄柏、知母,何必于论黄连之后,而大张
其文
澜哉?嗟乎!是有说焉,不可不辨也。夫人生于火,不闻生于寒也。以泻火为生,必变生为

矣。从来脾胃喜温,而不喜寒,用寒凉降火,
虽降肾火也,然胃为肾之关门,肾寒则胃寒,胃寒则脾亦寒。脾胃既寒,又何以
蒸腐水谷哉。下不能消,则上必至于不能受,上下交困,不死何待乎,又肺金之气,必夜归
于肾之中,肾火沸腾,则肺气不能归矣。然补其肾水,而益其肺金,则肾足,而肺气可复归
于肾。倘肾寒则肾火不归,势必上腾于肺,而又因肾之寒,不敢归于下,则肺且变热,而咳
嗽之症生。肺热而肾寒,不死又何待乎。慨自虚火实火、正火邪火、君火相火之不明,所以
治火之错也。夫黄连,泻实火也,补正火也,安君火也,不先将黄连之义,罄加阐扬,则虚
火、邪火、相火之道,终不明于天下。吾所以于黄连门中,痛攻黄柏、知母,使天下后世知
治火之药,不可乱用寒凉,实救其源也。



<目录>卷之二(商集)

<篇名>桔梗

内容:桔梗,味苦,气微温,阳中阴也,有小毒。入手足肺、胆二经。润胸膈,除上气壅闭,
清头
目,散表寒邪,祛胁下刺痛,通鼻中窒塞,治咽喉肿痛,消肺热有神,消肺痈殊效,能消恚
怒,真舟楫之需,引诸药上升,解小儿惊痫,提男子血气,为药中必用之品,而不可多用者
也。盖少用,则攻补之药,恃之上行以去病;多用,则攻补之药,借之上行而生殃。惟咽喉
疼痛,与甘草多用,可以立时解氛,余则戒多用也。
或问桔梗乃舟楫之需,毋论攻补之药,俱宜载之而上行矣,然亦有不能载之者,何故?
曰∶
桔梗之性上行,安有不能载之者乎。其不能载者,必用药之误也。夫桔梗上行之药,用下行
之药于攻补之中,则桔梗欲上而不能上,势必下行之药,欲下而不能下矣。余犹记在襄武先
辈徐叔岩,闻余论医,阴虚者宜用六味地黄汤,阳虚者宜用补中益气汤。徐君曰∶余正阴阳
两虚也。余劝其夜服地黄汤,日服补中益气汤,服旬日,而精神健旺矣。别二年复聚,惊其
精神不复似昔,问曾服前二汤否,徐君曰∶子以二汤治予病,得愈后,因客中无仆,不能朝
夕煎饮消息子之二方,而合为丸服,后气闭于胸膈之间,医者俱言二方之不可长服,予久谢
绝。今幸再晤,幸为我治之。予仍以前二方,令其朝夕分服,精神如旧。徐君曰∶何药经吾
子之手,而病即去也,非夫医而何?余曰∶非余之能,君自误耳。徐问故。余曰∶六味地黄
汤,补阴精之药,下降者也;补中益气汤,补阳气之药,上升者也。二汤分早晚服之,使两
不相妨,而两有益也。今君合而为一,则阳欲升,阴又欲降,彼此势均力敌,两相持,而两
无升降,所以饱闷于中焦,不上不下也。徐君谢曰∶医道之渊微也如此。夫桔梗与升麻、柴
胡,同是升举之味,而升麻、柴胡用之于六味汤丸之内,其不能升举如此,然则桔梗之不能
载药上行,又何独不然哉。正可比类而共观也。
或问桔梗散邪,而不耗正气,何以戒多用也?曰∶桔梗亦有多用而成功。少阴风邪,致
喉痛
如破者,多用之而邪散如响。是邪在上者,宜多用;而邪在下者,即不宜多用。
或问《古今录验方》中载桔梗治中蛊毒。下血如鸡肝片者血块石余
,服方寸匕,七日三服而愈,其信然乎?曰∶此失其治蛊之神方,止记其引导之味也。中蛊
必须消毒,下血必须生血,一定之理也。桔梗既非消毒之品,又非生血之药,乌能治蛊而止
血乎。盖当时必有神奇之丸,以酒调化,同桔梗汤送之奏功,而误传为桔梗,《古今录》遂
志之也。
或问桔梗不可多用,而吾子又谓可以多用,何言之相背也?曰∶邪在上者宜多,邪在下
者宜
少,余已先辨之,未尝相背也。虽然,用药贵得其宜,要在临症斟酌。有邪在上,多用桔梗
而转甚;有邪在下,少用桔梗而更危。盖邪有虚实之不同,而桔梗非多寡之可定,故实邪可
用桔梗,而虚邪断不可用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