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出。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其长而尖者。谓之天锥。象
形也。)
【气味】
辛温有大毒。
【主治】
大风寒湿痹。 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阳道。
暖水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下胸膈水。破 癖结。
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背脊伛偻。霍乱转筋。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但乌附天雄
。皆是补下焦。命门阳虚之药。补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阳虚。即属心脾之分。当用参
。不当用天雄也。且乌附天雄之尖。皆是向下生者。其气下行。其脐乃向上生苗之处。皆误
认尖为上耳。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韭子

内容:(入药拣净。蒸熟曝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气味】
辛甘温无毒。阳也。
【主治】
梦中泄精溺血。暖腰膝。治鬼交甚效。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
带。故三因方治下元虚冷。小便不禁。或成白浊。有家韭子丸。盖韭乃肝之菜。入足厥阴经
。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素问云。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
淫。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
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乌头

内容:(草乌头。或生用。或炮用。或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
【气味】
辛温有大毒。
【主治】
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
。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痰。脐间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恶风憎
寒。冷痰包心。肠腹 痛。 癖气块。齿痛。益阳事强志。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但草乌
头射罔乃至毒之药。若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药性论言其益阳事。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
可遽然也。此类只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子补右肾命
门之功哉。
反(半复 栝蒌 白芨 贝母 白蔹) 恶(藜芦) 伏(丹砂 砒石) 忌(豉汁) 畏
(饴糖 黑豆 冷水能解其毒)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鹿角

内容:【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也。除少腹血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盖鹿角生用则
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阴也。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鹿角胶

内容:【气味】
甘平无毒。(修治之法。取全角锯断约二三寸。以物盛于急水中浸数十天或百日。
取出。刮去筋膜净。以 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少歇。成时不用火。摅去角霜。复以文
火熬之成膏矣。)
【主治】
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男子四肢作痛。脏气
损弱。长肌益髓。又治痨嗽。尿精。尿血。疮疡肿。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紫苏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其味辛。则入气分。其色紫。则入血分。
【主治】
下气除寒。其子尤良。解肌发表。定喘安胎。泻肺实。随所引而各治一经之邪。久
服之则泄人真气。脾胃寒弱之人。过服多致滑泻。)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豆

内容:【气味】
甘微温无毒。
【主治】
和中下气。补五脏。主呕逆。止泄痢。消暑。其性温平得乎中和。入太阴气分。通
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而除湿解毒也。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麝香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凡使以当门子方妙。不可近鼻。有白虫入脑患癞。久带其香透关。令
人成异疾。)
【主治】
辟恶气。去三虫蛊毒及惊怖恍惚。疗鼻塞不通。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
中恶痰厥。积聚症瘕。又疗蛇虫溪瘴毒。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凡
诸风诸气诸痛惊痫症瘕可用之为引导。若五脏之风。不可用之以泻卫气。口鼻出血。乃阴盛
阳虚。有升无降。不可用之令阳不得补。阴不得抑。妇人以血为主。凡血海虚而寒热盗汗者
宜补养之。不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