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
除五脏积热伏气。末筛点眼赤。去赤肿障翳涩泪痛。亦入点眼药中用。功同芒硝。
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又云咸以 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 之。热盛者以
寒消之。故张仲景大陷胸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用芒硝以 坚去实。热结不至坚者
不可用也。本草云朴硝味辛。是辛以润坚燥也。今人不用辛字。只用咸字。咸能 坚也。其
义皆是。本草言芒硝利小便而堕胎。然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大黄引之。直入大腹。润燥
坚泻热。而母子俱安。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之谓欤。以在下言之。则便溺俱阴。以
前后言之。则前气后血。以肾言之。总主大小便难。溺涩秘结。俱为水少火盛。经云热淫于
内。治以咸寒。佐之以苦。故用芒硝大黄相须为使也。芒硝气薄味浓。沉而降阴也。其用有
三。去实热一也。涤肠中宿垢二也。破坚积热块三也。孕妇惟三四月及七八月不可用。余皆
无妨。朴硝澄下。硝之粗者也。其质重浊。芒硝牙硝结于上。硝之精者也。其质清明。甜硝
风化硝。则又芒硝牙硝之去气味而甘缓轻爽者也。故朴硝只可施于卤莽之人及敷涂之药。若
汤散服饵。必须芒硝牙硝为佳。张仲景伤寒论。只用芒硝。不用朴硝。正此义也。



<目录>寒性药品

<篇名>羚羊角

内容:(凡用有神羊角甚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抵下牛。凡使不可单

。须要不折元对。绳缚。铁锉锉细。重重密裹避风。以旋旋取用。捣筛极细。更研万匝入药
。免刮人肠。)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不魇寐。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
。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湿风注毒伏在骨间。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
。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作末蜜服。治卒热闷及热毒痢血疝气。摩水涂肿毒。治一切热毒风
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恶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治小儿惊痫。治山
瘴及噎塞。治惊悸烦闷。心胸恶气。瘰 恶疮溪毒。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

毒。治子痫痉疾。盖羊火畜也。而羚羊则属木。故其角入厥阴肝经甚捷。同气相求也。肝主
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
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
发病则惊骇不宁。狂越僻谬。魇寐卒使。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
疝痛毒痢。疮肿 。产后血气。而羚羊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
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角能降之。羚之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邪恶而
解诸毒。本经别录甚着其功。而近俗罕能发扬。惜哉。



<目录>寒性药品

<篇名>甘菊花

内容:(菊之品凡百种。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性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九
月应候而开者是也。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余皆医经不用。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
叶有大小浓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
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菊谱
所载甘菊、邓州黄、
邓州白者是也。)
【气味】
苦平无毒。又苦甘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也。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分
。红者行妇人血分。盖其性属土与金有水与火。
【主治】
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补阴血而养目益肝木。祛身上一切游风。目脱泪出。盖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

损人胃气。即野菊花也。色
黄而小。心如莲子。治痈肿疔毒瘰 眼 。



<目录>寒性药品

<篇名>射干

内容:【气味】
苦平有毒。阳中阴也。
【主治】
咳逆上气。喉痹咽痛。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苦酒摩涂毒肿。治疰气。消
瘀血。通女人月闭。消痰。破症结胸膈满腹胀气喘 癖。开胃下食。镇肝明目。治肺气喉痹
为佳。射干属金有木与火。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又治湿气因疲劳而发。变
为便毒。又能降火。故古方治痹咽痛为要药。仲景治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者。有射干麻
黄汤。又治疟母有鳖甲煎丸亦用射干。皆取其降厥阴相火。火降则血散肿消。痰结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