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以黄柏之苦寒泻燥以补水也。又热邪蓄于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素问
所谓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之脏。火客于水。则阳气不
升。此宜以黄柏之苦寒。抑火而升阳。而令阴阳互相生化也。故火有二。君火者。人火也。
心火也。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故谓知母黄柏之属。为滋阴降火之对剂。若相火
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何也。龙雷之火。五六月而起发。九十
月而归藏。盖冬时阳气在水土之下。龙雷就其火气而居于下。夏时阴气在下。龙雷不能安其
身而出于上。若以黄柏之属降之。是欲括龙雷之势于浓阴骤雨之时也。可乎不可乎。唯太阳
一照。火自消灭。此则得水而炽。得火而灭之明验也。近时虚损及纵欲之人。用补阴药往往
以知母黄柏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
岂知黄柏知母苦寒滑渗。久服有反从火犯之害。可不慎欤。明乎此而黄柏知母谓之降母以滋
阴可也。若竟曰滋阴降火。则矛盾之甚矣。



<目录>寒性药品

<篇名>知母

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沉而降。阴也。又云阴中微阳。入足阳明手太阴气分。
【主治】
泻肾经之火。作利小便之佐使。疗利疾重下痛。祛消渴及久疟。烦热。凡伤寒烦燥
不得眠者。烦出于肺。燥出于肾。白虎汤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谓非大凉不能清肾之
源也。然必缓之以甘草粳米之甘。使不速下。用者酌之。又热在下焦血分。烦扰懊 。小便
闭塞而不渴。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无阴而阳无以化。法当补肾与膀胱。使阴气行而阳气
化。小便自通。知母苦寒。能直达肾与膀胱。清邪热以领正气。泻即补也。又热在上焦气分
。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其病小便闭塞而渴。知母气薄味薄。泻肺火而清肺金
。亦泻即是补也。后人不谙泻补之义。竟以知母黄柏为滋阴补肾之剂。祸及脾胃。中气致伤
。则惑之甚也。用者慎之。



<目录>寒性药品

<篇名>干地黄

内容:(即生地之干也)
【气味】
甘寒无毒。沉而降。阴也。入手足少阴厥阴及手太阳之经。
【主治】
伤中。逐血。填骨髓。长肌肉。通血脉。益气力。除皮肤燥。去诸湿热。疗折跌绝
筋。生地黄气味主治及所入经络。即与干地黄同。大约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口
渐煎熬。为虚火之症。宜用此以滋阴退阳。故钱氏泻丙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如血虚劳热
。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者。若与生干地黄。当虑太寒。



<目录>寒性药品

<篇名>熟地黄

内容:(即生干地黄择其沉实者。以陈酒煮小地黄汁。将地黄复入汁内。九蒸九晒。令其脂
体柔润者是也。)
【气味】
甘微苦微温。阴中之阳。沉也。入手足少阴厥阴之经。
【主治】
益肾水真阴。和产后血气。去脐腹急痛。养阴退阳。壮水之源。仲景六味丸以之为
诸药之首。天一所生之源也。汤液四物汤治藏血之脏以之为君者。癸乙同归一治也。又曰生
地黄能生精血。用天门冬可引入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可引入所补之处。
忌(萝卜 葱 诸血 蒜)



<目录>寒性药品

<篇名>(白赤)芍药

内容:【气味】
苦平无毒。升而微降。阳中阴也。为手足太阴行经本药。又入肝脾血分。
【主治】
安脾经。治腹痛。固胃气。止泻痢。和血脉。与白术同用则补脾。与川芎同用则补
肝。与人参白术同用则补气。与防风同用则发痘疹。同姜枣用则温经散湿。以酒炒则补阴。
生用之则疗后重。(色白者西方之象。能于土中泻水以益脾。色赤者南方之象。能行血中之
滞以散邪。)
但言芍药而能缓中者。彼之味酸涩收敛。似不相侔。然能损其肝。即以调其血。血调而中自

也。又言治伤寒多用白芍。以其主寒热。利小便。彼之味酸涩为收。本经何以言之。然能益
阴滋湿而停津液。故金能生水。小便自利。非彼通利也。



<目录>寒性药品

<篇名>大黄

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沉而降。阴中之阴也。(酒浸入太阳经。酒洗炒入阳明经。余经生用。)
【主治】
走而不守。泻诸实热。大肠不通。荡涤肠胃间热。除下焦湿。推陈致新。消宿食。
破女子瘕症。下痢赤白。里急腹痛。仲景泻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