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轴牙签。先
志可承
。只此一编药石。公之当世。功在内经脉诀之先。珍作家藏。事属问安尝药之首。仁亦溥矣
。孝孰大焉。
\x时康熙己未暮春。\x
\x白沙友人陈启贞顿首拜书。\x



<目录>

<篇名>凡例

内容:一、本草分玉石草木上中下诸品。其药性即注于各味之下。此遵前贤所定寒热温平四种。

类求之即得。
二、本草药味颇多。此择必用要药凡三百五十六种。其怪异难购者。不复赘及。
三、各药先定气味主治并及恶畏反忌。以防忽略。
四、诸家论药语简当可采。用药君佐互重。有裨医学。今用之不察者俱附药品主治之下。
五、药稍僻者。其出产形貌制法收法。必注其下。
六、是书先人博涉群典。用意良苦。未及刻之身前。寰内闻而购之不得。浣亟出绣梓。
一以
完先人仁寿之怀。一以慰同人饥渴之望。
七、亲友面同较订。受益良多。敬藉芳名。用垂不朽。
八、是书悉出先人手订。浣不敢增减一字。
\x蒋浣敬识。\x



<目录>寒性药品

<篇名>苦参

内容:(采根。用糯米浓泔水汁浸一宿。其醒秽气并浮在水面上。须重重淘过。即蒸之。从巳
至申。取晒切用。)
【气味】
苦寒无毒。气沉纯阴。入足少阴肾经君药也。
【主治】
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治腹中冷痛。
中恶腹痛。养肝胆气。安五脏。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癖。
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 。治恶虫胫酸。杀疳虫。炒存性米饮服。治肠风泻血并
热痢。渍酒饮治疥杀虫。生疮赤癞眉脱。除大热嗜睡。治热毒风皮肌烦躁。李时珍曰。子午
乃少阴君火对化。故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

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
用耳。
恶(贝母 兔丝 漏芦) 反(藜芦)



<目录>寒性药品

<篇名>升麻

内容:【气味】
甘苦平微寒无毒。浮而升阳也。为足阳明太阴引经之药。取理白外黑而紧实者谓之
鬼脸升麻。去须及头芦用。
【主治】
辟瘟疫疠气。头痛。喉痛。口疮。时气热疾。牙根浮烂恶臭。引葱白散阳明风邪。
引石膏止阳明齿痛。引人参黄 而上行。同柴胡引生发之气而上行。同葛根发阳明之汗。故
升麻葛根汤为阳明发散之主方。若初发太阳症便用之。必传阳明。反成其害。又升麻能解痘
毒。惟初发热时可用。已出后则气弱不可用也。痘后泄泻亦可炒用。见 则忌解散不可用也
。衄血吐血犀角地黄汤。无犀角以升麻代犀角。非升麻能代犀角。能引地黄及诸药入阳明经
也。太阳症兀兀自汗者。为表虚并不可用。太阳兀兀无汗者。宜用此以发之。
葛根
【气味】
甘辛平无毒。升也阳也。为阳明经行经之药。
【主治】
消渴身大热。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
。朱氏云。凡头痛如破。投以莲须葱白汤而不已者。以葛根葱白汤主之。似乎葛根又为太阳
之药。不知仲景之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又有葛根黄连黄芩解肌汤。是因
此以是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虽然葛根固能断太阳入阳明之路。孰知太阳初病
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之发剂。反能引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之害欤。又仲

治伤寒有葛根汤。以主大热解肌发腠理。若 痘之症葛根汤亦为对剂。孰知 痘已见红点。
则不可复用升麻葛根汤。致重虚其表。而增 烂之患也。又或谓葛根为治脾虚作渴之仙药。
复云不可多用。多用则恐伤其胃气何也。孰知脾者津液之府。脾气不伸。则津液耗竭。得葛
根以升发其阳。则脾得所生。若误认为脾药而过发不已。则胃气何得无伤乎。



<目录>寒性药品

<篇名>柴胡

内容:【气味】
苦平无毒。阴中之阳。入手足少阳以黄芩为佐。入手足厥阴以黄连为佐。在脏主血
。在经主气。
【主治】
除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治热痨骨蒸。骨节烦痛。时疾内外热不解。胸胁气满。
能引清气而行阳道。又能引胃气上升而行春令。十二经疮疽中须用之以散诸经之血结气聚。
妇人经水适来适断。伤寒杂病表寒肌热。寒热往来如疟状。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