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弃也。大筋受伤而软短为拘,犹缩急
而拘挛也。阳明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故伤筋痿拘能缓。缓,舒缓也。利水道者,金能
生水,温能下行也。



<目录>卷下本经下品

<篇名>大戟

内容:气味苦寒,有小毒。主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大戟始出常山,今近道皆有之,多生平泽,春生红芽,渐长丛高,茎直中空,叶长狭
如柳
,折之有白汁,三四月开黄紫花,根皮有紫色,有黄白色,浸于水中,水色青绿。杭州紫大
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绵大戟根皮柔韧于如绵而色白,甚峻利能伤人。)
大戟生于西北,茎有白汁,味苦气寒,皮浸水中,其色青绿,乃禀金水木相生之气化。
水能
生木,则木气营运,故主治蛊毒。治蛊毒者,土得木而达也。金能生水,则水气营运,故主
治十二水。十二经脉环绕一身,十二水者,一身水气不行而肿也。腹满急痛,积聚,言蛊毒
之病,则腹满急痛,内有积聚,大戟能治之。中风皮肤疼痛,言十二水之病,则身中于风而
皮肤疼痛,大戟亦能治之。吐逆者,腹满急痛,积聚,则土气不和。中风皮肤疼痛,则肌表
不通,皆致吐逆,而大戟皆能治之也。



<目录>卷下本经下品

<篇名>泽漆

内容: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
(泽漆《本经》名漆茎,李时珍云∶《别录》、陶氏皆言泽漆是大戟苗。日华子又言是大

花,其苗可食。然大戟苗泄人,不可为菜。今考《土宿本草》及《宝藏论》诸书并云∶泽漆
是猫儿眼睛草,一名绿叶绿花草,一名五凤草。江湖原泽平陆多有之,春生苗,一科分枝成
丛,柔茎如马齿苋,绿叶如苜蓿叶,叶圆而黄绿,颇似猫睛,故名猫儿眼。茎头凡五叶中分
,中抽小茎五枝,每枝开细花,青绿色,复有小叶承之,齐整如一,故又名五凤草,绿叶绿
花草。茎有白汁黏人,其根白色,有硬骨,以此为大戟苗者,误也。据此则泽漆是猫儿眼睛
草,非大戟苗也。今方家用治水蛊、香港脚有效,尤与《神农》本文相合,自汉人集《别录》
,误以名大戟苗,故诸家袭之尔。)
(愚按∶泽漆与大戟同类,而各种用者,须知之。)
(李时珍曰∶泽漆利水功类大戟,人又见其茎有白汁,遂误以为大戟,大戟根苗皆有毒
泄人,而泽漆根硬,不可用
苗,亦无毒,可作菜食,而利丈夫阴气,甚不相侔也。)
泽漆五枝五叶,白汁白根,禀金土之精,故能制化其水,盖金生水而土制水也。气味苦
寒,
故主治皮肤热,土能制水,故治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金能生水,故治丈夫阴气不足。
《金匮》有泽漆汤,治咳逆上气,咳而脉浮者,浓朴麻黄汤主之,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目录>卷下本经下品

<篇名>常山

内容:气味苦寒,有毒。主治伤寒寒热,热发温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
(常山又名恒山,出益州及汉中,今汴西、淮浙、湖南州郡皆有。生山谷间,茎高三四
尺,
圆而有节,其叶似茗,两两相对,二月作白花,青萼,五月结实青圆。常山者,根之名也。
状似荆根,细实而黄者,谓之鸡骨常山,用之最胜,其苗别名蜀漆。古时根苗皆入药用,今
时但用常山,不用蜀漆,犹之赤箭、天麻,但用天麻,无有用赤箭者,盖以其苗不复远市耳
。)
恒山,北岳也。后以汉文帝讳恒,遂改名常山。此草名常山,亦名恒山。李时珍疑其始
出于
常山,故得此名,余以此思常山之草,盖禀西北金水之化而气出于东南。主治伤寒之寒热者
,从西北之阴而外出于阳也。热发温疟者,乃先发热之温疟。温疟病藏于肾,常山从西北而
出于东南,则温疟可治也。神气乃浮,则鬼毒自散。阳气外行,则胸中痰结自消,痰结消而
吐逆亦平矣。
愚按∶伤寒寒热,言伤寒之病,先寒后热也。热发温疟,言温疟之病,先热发而后寒也。

不尽意,以意会之。
《阴阳离合论》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
,名曰太阳,是太阳之气根于少阴,主于肤表。常山从少阴而达太阳之气以外出,所谓因于
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者,是也。



<目录>卷下本经下品

<篇名>蜀漆

内容:气味辛平,有毒。主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坚症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
(常山之茎,名蜀漆,其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