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酒浸一日夜,袋擦去皮,蒸透晒干用。



<目录>肾部药队\〔补肾次将〕

<篇名>黑大豆

内容:〔害〕小儿以豆与猪肉同食,必壅气致死,十有八九。如十岁以上,则无害也。服萆麻
子者
,终身忌炒豆,犯之胀满致死。服浓朴者亦忌之,最能动气故也。
〔利〕甘平,补心肾而明目,活血散风,除热解毒,能消水肿,可稀痘疮。
黑豆之小者,曰马料豆,盐水煮食,尤能补肾。料豆之皮,曰 豆衣,补肾凉血止汗,亦称
黑豆衣。
〔修治〕九月采取大豆荚,用生豆。炒食极热,煮食甚寒,作豉极冷,造酱及生黄卷则
平,
牛食之则温,马食之冷,一体之中,用之数变。



<目录>肾部药队\〔补肾次将〕

<篇名>胖海参

内容:〔害〕海味咸温,血病多热者勿用。
〔修治〕辽海产者良,胶州所出,生北海咸水中,色又黑,以滋肾水,从其类也。有刺
者名
刺参,无刺者名光参。以水瀹胖,剖开去肚中杂泥沙用。



<目录>肾部药队\〔泻肾猛将〕

<篇名>猪苓

内容:〔害〕淡渗利湿,引水有功,多用能亡津液,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眼目,无湿证者勿服。
〔利〕甘淡平,入肾、膀胱二经。分消水肿,淡渗湿痰,利水诸药,无如此快。
〔修治〕是枫树下苓,其皮黑色,肉白而实者佳。二八月采阴干,铜刀削去粗皮,薄切。



<目录>肾部药队\〔泻肾次将〕

<篇名>泽泻

内容:〔害〕扁鹊云∶多服令人眼昏,凡病患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肾
气不
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症,法咸禁用。以其淡渗利水,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
阴潜耗,安得不病目耶?
〔利〕甘咸微寒,通肾膀胱水道,善去胞胎,能止泄精。
〔修治〕八月采根,不计多少,细锉酒浸一宿,取出曝干,任用。



<目录>肾部药队\〔泻肾次将〕

<篇名>知母

内容:(见脾部)



<目录>肾部药队\〔泻肾次将〕

<篇名>赤茯苓

内容:〔害〕见心部补阵茯神条下。
〔利〕甘淡平,泻肾小肠膀胱湿热,功同茯苓而稍逊,利水偏长。
〔修治〕大山山谷大松下附根而生,二八月采,掘取阴干。凡用皮去心,捣细,于水盆
中搅
浊,浮者滤去之,此是茯苓赤筋,若误服饵,令人瞳子并黑睛点小,兼盲目。



<目录>肾部药队\〔泻肾次将〕

<篇名>生米仁

内容:(见脾部)



<目录>肾部药队\〔凉肾猛将〕

<篇名>朴硝、芒硝

内容:〔害〕生于卤地,刮取煎炼,在底者为朴硝,在上为芒硝,有牙者为马牙硝。置风日中,

尽水气,清白如粉,为风化硝。若经甘草水 过,即元明粉。究其功用,无坚不磨,无结不
散,无热不荡,无积不推,可谓直往无前,无留碍之性也。非邪结下焦,坚实不可按者不用
,恐误伐下焦真阴故也。病不由于邪热深固,闭结难通,断勿轻投。至于血涸津液枯竭,以
致大肠燥结,阴虚精乏以致大热,骨蒸火炎于上,以致头痛、目昏、口渴、耳聋、咽痛、吐
血、衄血、虚极类实等症,切戒勿施,庶免虚虚之咎。
〔利〕咸辛微寒,泻肾火,治阳强,能荡三焦肠胃实热,大泻下泄,与大黄功同。破血
攻痰
,软坚消食,又能通经堕胎。
〔修治〕采无时,青白者佳,黄者损人,赤者杀人。
元明粉功缓力少轻,明目清燥,推陈致新。朴硝,即皮硝。朴硝在下最粗而浊,芒硝在上质
稍清,元明粉再经甘草水煎炼,尤为精粹。



<目录>肾部药队\〔凉肾猛将〕

<篇名>苦参

内容:〔害〕虽能泄肾中之热,除湿热生虫为厉,然气味苦寒,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热者勿
服。
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皆不宜服。
沈括《梦溪笔谈》云∶久用苦参擦牙,遂病腰痛,由其气伤肾故也。
〔利〕苦寒,入肾。除热祛湿,治痈肿疮疡,肠 下血,兼能利水,固齿明目,祛风杀
虫。
苦参子,一名鸦胆子。治肠风下血,能清肝明目,功同槐实。
〔修治〕八月采子,十月采根,曝干,糯米浓泔一宿,其腥秽气并浮在水面上,须重重
淘过
,即蒸三时,取晒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