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平无毒,治诸血症,疗喉痹风癫,解诸药及虫毒,妇人难产断产
皆需之

原蚕蛾 气热性淫,固精强阳。
原蚕沙 甘辛温,蚕属火,其性燥,燥能胜风去湿,主疗风湿之病。淘净晒干,炒黄浸
酒,
治支节不遂,皮肤顽痹,腰脚冷痛,冷血瘀血诸病。
缫丝汤 能抑心火,而治消渴。
茧中蛹汁 于茧甏下收之,茧卤汁,治百虫入内, 蚀瘙疥。
白肚蚕及乌烂死蚕 敷赤白游丹,斩蚀疮有根。
〔修治〕四月收采,凡使僵蚕,不拘早晚,但用白色条直者佳。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
蚕桑
涎出,如蜗涎浮水上,然后洒出。微火焙干,以布拭净黄肉毛并黑口甲了,用入丸散,捣筛
如粉入药。



<目录>肺部药队\〔泻肺次将〕

<篇名>竹茹

内容:〔害〕竹性寒凉。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吐者忌用。
〔利〕甘辛淡寒,入心、肺、胃,疏气逆而平呕吐噎膈,清血热而疗吐衄崩中。
淡竹茹为上,甘竹皮次之,凡用竹茹、叶、沥,须生长甫及一年者,为嫩而有力。刮去
青皮
,用第二层为鲜竹茹。入平呕逆药,姜汁炒用。



<目录>肺部药队\〔泻肺次将〕

<篇名>川贝母

内容:〔害〕凡风寒湿滞诸痰并禁用贝母。故云能入肺治燥,非脾家所喜也。及食积痰火作嗽,
湿
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晕,及痰厥头痛,中恶吐呕,胃寒作泄,法
以辛温燥热之药,如南星、半夏、天麻、二术、茯苓之类治之者。
〔利〕苦辛微寒,消痰润肺,涤热清心,故能解郁结,咳嗽,上气,吐血,咯血,肺痈,

痿,喉痹。
淅贝,一名象贝,体坚味苦,去时感风痰。
川贝化虚痰,土贝形大味苦,治外科化痰毒。应用有别,俱去心。
〔修治〕八月采根,根有瓣子黄白色,形如聚贝子,名曰贝母。曝干。先于柳木灰中炮
黄,
擘去内口鼻中有米许大者心一颗后,糯米拌炒,待米黄,去米用。



<目录>肺部药队\〔凉肺猛将〕

<篇名>石膏

内容:〔害〕本解实热,祛暑气,散邪热,止渴除烦之要药。极能寒胃。温热病多兼阳明,若
头痛
,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饮者,邪在太阳,未传阳明,不当用。七八日来邪已结里,内有燥
屎,往来寒热,宜下之,勿用。暑气兼湿作泄,脾胃弱者勿用。疟邪不在阳明则不渴,亦不
宜用。产后寒热,由于血虚,或由恶露未尽;骨蒸劳热,由于脾胃虚寒,阴精不足,而不由
于外感者,并勿误用。伤寒阴盛格阳,内寒外热,便青舌黑,属寒者,误投之,不可救也。
宜详察之,黄色者令人淋。
〔利〕寒能清热降火,辛能发汗解肌,甘能缓脾生津止渴。清肺胃之热,故又为斑疹之
要品

煨石膏。经火则寒性减,而不甚伤胃。
〔修治〕有软硬二种,软石膏大块生于石中,作层如压扁米糕形,每层浓数寸,有红白
二色
,红者不可服,莹白者良。研细甘草水飞净。因其寒胃,用火 ,则不甚伤胃,但用之甚少
,则难见功,冰糖拌过,则不妨脾胃矣。



<目录>肺部药队\〔凉肺猛将〕

<篇名>黄芩

内容:(见脾部)



<目录>肺部药队\〔凉肺猛将〕

<篇名>竹沥

内容:〔害〕寒,滑肠,有寒痰、湿痰及饮食生痰者,勿用。
〔利〕甘辛淡寒,若热痰在皮里膜外者,直达以宣通,痰在经络四肢者,屈曲而搜剔,
开失
音不语,舒肢体挛蜷、风痱等证
〔修治〕伐取淡竹,俗谓之光竹,须生长甫及一年者嫩而有力,多汁而甘,去枝叶,截
去节
,对劈开,架砖上,中间火炙,两头用磁盆承取。



<目录>肺部药队\〔凉肺猛将〕

<篇名>马兜铃

内容:〔害〕肺虚挟寒者,畏之如螫。凡咳嗽由于肺家虚寒,或寒痰作喘者,勿服。汤剂中用
之,
多作吐,故能吐蛊毒。
〔利〕苦寒,清肺涤痰,平喘定咳。土青木香。辛苦冷,治鬼疰积聚,涂诸毒,热毒热
肿,
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修治〕七八月采,如大枣状,实如铃。去叶及蔓,以生绢袋盛,于东屋角畔,待干,
劈开去
草膜,取净子焙用,采根曝干用。



<目录>肺部药队\〔凉肺猛将〕

<篇名>山慈菇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