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逆,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滞;皆须详察
鉴别。误则有损无益,宜慎之。
〔利〕芳香归脾,辛能润肾,下气化食,治心疼欲呕,开脾胃要药,和中气正品。若肾
气不
归元,非此向导不济,胎喜疏利,故主之。阳春砂仁,即缩砂仁,其性同,而长于开胃。砂
仁壳力缓。
〔修治〕出岭南,七八月采,炒去衣,研入药。



<目录>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篇名>白蔻仁

内容:〔害〕辛热燥烈,流行三焦,凡呕吐不因于寒及阳虚者,皆不得入。如火升作呕,因热
腹痛
气虚诸症,法咸忌用。
〔利〕辛温,入脾胃,通温三焦,宽中气滞,温中除吐逆,开胃消饮食,治疟症,除目
翳。
蔻壳力稍逊。
〔修治〕番舶来者良,去衣微焙研细用。



<目录>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篇名>米谷

内容:甘平,得天地中和之气,平和五脏,补益气血,除烦清热,利便止渴,是无害于病症。
惟患
霍乱之后,忌粥及米饭。有早中晚者,得金气,多性凉,尤能清热。
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 糯温,陈廪平。
除霍乱症外,余皆有益于人,而无损也。



<目录>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篇名>焦谷芽

内容:甘温消食,与麦芽同功,而性不损元。温中偏长,为消食建脾,开胃和中之要药。生谷
芽,
长于开胃。



<目录>脾部药队\〔温脾次将〕

<篇名>蜀椒

内容:〔害〕纯阳之气,虽除寒湿,散风邪,然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大肠积热下血,

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
火衰虚冷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一切阴虚阳盛,火热冲上,头目肿痛,齿浮口疮,衄血
耳聋,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症,法所咸忌。阴虚火旺之人,在所大
忌。
诜曰∶五月食椒,损气伤心,令人多忘。
别录曰∶大热多食,令人乏气喘促。闭口椒有毒,能杀人。
〔利〕辛热,入脾、肺、右肾、命门,温脾胃而击三焦之冷滞,补元阳而荡六腑之沉寒。

湿发汗,消食除胀;治肾气上逆,能导火归元;止呕吐泻利,消痰饮水肿,通血脉而消痿痹
,行肢节而健机关,破症瘕,安蛔虫,虫闻椒即伏。
椒禀纯阳之性,乃除寒湿,散风邪,温脾胃,暖命门之要药。
椒目苦辛少毒,善消水胀肿满定喘,可塞耳聋。塞耳聋者,通关补肾之功也。
〔修治〕蜀产,肉浓皮皱,为川椒,比秦椒略小。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捣去里面
黄壳
,取红用,名椒红,得盐良。中其毒者,用凉水麻仁浆解之。
秦椒,俗名花椒。比川椒味短,纹低,禁忌俱同川椒。



<目录>肺部药队\〔补肺猛将〕

<篇名>黄

内容:〔害〕按黄 极滞胃口,胸胃不宽,肠胃有积滞者勿用。实表,有表邪及表旺者勿用
。助气
,气实者勿用。病患多怒,则肝气不和勿服。能补阳,阳盛阴虚,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者均
忌。恐升气于表,而里愈虚耳。痘疮血分热者禁用。
〔利〕甘微温,补脾胃三焦而实肺,生用固表敛汗,熟用益气补中。
〔修治〕八月采根,阴干。达表生用或酒炒,补气水炙捶扁,以蜜水涂炙数次,以熟为
度。
亦有以盐水汤润透熟切用。产山西沁州绵上者,温补。陕西同州白水 ,凉补。味甘,柔软
如绵,能令人肥。今人多以苜蓿根假作黄 。折皮亦似绵,颇能乱真。但坚而脆,俗呼土黄
,能令人瘦,用者宜审。
丹溪云∶肥白而多汗者为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服之,令胸满。



<目录>肺部药队\〔补肺猛将〕

<篇名>人参

内容:〔害〕助气、闭气、属阳,阳旺则阴愈消,凡酒色过度,损伤肺胃真阴,阴虚火动,肺
有火
热,咳嗽吐痰,吐血衄血,齿衄内热,骨蒸劳瘵,均在禁例。实表,表有邪者伤寒始作,形
症未定,而邪热方炽,痧痘斑毒初发欲出,但闷热而不见点者,若误投之,以截阻其路,皆
实实之害,非药可解。经云∶实实虚虚,损不足,补有余。如是者医杀之耳,可不慎哉。
〔利〕甘温微苦,大补肺中元气,其性主气,凡脏腑之气虚者,皆能补之,生津除烦,
聪明
耳目,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通血脉,气壮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