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月采根下子,阴干火燎去毛,以水洗净,石上磨去皮须。生用上行胸膈,
外达
皮肤,或磨汁。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润燥补虚,童便浸炒;入血分盐水炒;行经络酒
浸炒;消积聚醋炒;制燥蜜炒;化痰姜汁炒;入肾气盐炒;炒黑止血。故统治三焦,勿犯铁
器,稻草煮之,味不苦。



<目录>肝部药队\〔泻肝次将〕

<篇名>木香

内容:〔害〕香燥而偏于阳,肺虚有热者,血枯而燥者忌之。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肿痛,

火者皆禁用。丹溪曰∶味辛气升,若阴火冲上者,反取火邪。
〔利〕辛苦温三焦气分之药,泄肺气,疏肝气,和脾气,开诸郁,温中而治心疼。生用
理气
,煨熟止泻,以其降气开郁,故又为泻三焦猛将。畏火。
〔修治〕冬月采根,晒干为药,以其形如枯骨,味苦粘牙者良。凡入理气药,只生用,
不见
火,或磨汁。若实肠止泻,宜面裹。东垣用黄连制,亦有蒸用。



<目录>肝部药队\〔泻肝次将〕

<篇名>延胡索

内容:〔害〕辛温,走而不守,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虚运,均忌之。
〔利〕辛苦而温,入心包、肺、脾、肝,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调经脉,利产后暴
血上
冲,折伤积血,疗疝舒筋,理通身诸痛,止肠痛心疼,为活血利气之药也。
〔修治〕立夏掘取,今多出浙江笕桥。根如半夏,黄色而坚。产东阳者,粒头细,生用
破血
,炒用调血,酒炒行血,醋炒止血。



<目录>肝部药队\〔泻肝次将〕

<篇名>柴胡

内容:〔害〕柴胡为阴,必阴气不舒,致阳气不达者,乃为恰对。若阴已虚者,阳方无倚而欲
越,
更用升阳发散,是速其毙矣。故凡元气下脱,病属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发热
,火炽炎上,不因血凝气阻为寒热者,近此正如砒鸩之毒也。疟非少阳经者勿用。治疟必用
柴胡,其说误解。恶皂角,畏女菀、藜芦。
〔利〕苦微寒,入肝、胆、三焦、心包四经,为少阳表药,故治疟发表和里退热,主清
阳上
行;解郁调经,宣畅气血,主阳气下陷。治上焦肝气,前胡半夏为使;行三焦胆经,黄芩为
佐;行心包肝经,黄连为佐。
〔修治〕二月八月采得,去须及头,用铜刀削去赤薄皮少许,以粗布拭净,切用。勿令
犯火
,立使无效也。酒炒则升,蜜炒则和。按柴胡有二种∶色白黄而大者,为银胡,以劳疟骨蒸
虚劳疳热;色微黑者,以解表发散。本经无分别,但用银州者为最,则知其优于升散,而非
除虚热之药明矣,衍义所载甚详,故表而分之。
〔附录一〕
李中梓云∶柴胡,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药。病在太阳者,服之太早,则引贼入门;病在阴
经者
,复用柴胡,则重伤其表。世俗不知柴胡之用,每遇伤寒传经未明,以柴胡汤为不汗不吐不
下,可以藏拙,辄混用之,杀人不可胜数矣。劳证惟在肝经者用之。若气虚者不过些小助参
,非用柴胡退热也。若遇劳证,便用柴胡,不死安待。惟此一味,贻祸极多,表而出之。
〔附录二〕
温病忌用柴胡论(山阳丁寿昌撰)温病四时皆有而春令尤甚。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凡冬
令受寒,即时发者为伤寒;不即时发,留连于经络,至春则寒化为热而为病温。伤寒者,伤
于寒也,是为阴伤阳,当助其阳,治以辛温。温病者,伤于温也。是为阳伤阴,当救其阴,
治以甘寒。凡温病初起或外感风寒,如荆防薄杏之类不妨少用,而佐以甘寒之品,清热养阴
。外感本轻,而身热不退、或初起脉洪、口中作渴,则是温病而非伤寒。一切辛温解表之药
,皆不可用。轻者用桑菊饮,重者用银翘散,温病夹有斑疹者用犀角地黄汤,口渴脉洪壮热
日甚者用白虎汤,脉虚者加人参,舌有芒刺、身热脉沉、神昏谵语、六七日不大解者用大小
调胃承气汤。视人之强弱,病之缓急,酌量用之。此在淮阴吴鞠通先生所撰《温病条辨》中
言之最悉。医家但留心此书,按症服药,自无差谬。《温病条辨》中力戒温病不可用辛温发
表,而柴胡为尤甚,何也?柴胡入足少阳,为发表升阳之剂。温病初起,在太阳,而本病则
在阳明,用柴胡则引入少阳,谓之诛伐无过。且当春少阳司令之际,人多病温。温病者,阳

阴也。当救其阴,而反以柴胡升少阳之气,益助其阳,阳火上腾,则阴水下涸。是以柴胡下
咽,则大汗神昏,遂成不治之症。汗者阴液。汗能亡阳,亦能亡阴。无汗而强发其汗,伤阴
而重亡其阴。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