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滞者,误服之,令人空洞悬心痛。凡心经有实火,应用黄连、生地者,
禁与参、术等补阳气药同用也。
〔利〕性温、苦泄辛散、定心气、止惊益智、补肾气,强志益精,善疗痈毒,敷服皆可。
〔修治〕四月采根叶,阴干去心,否则令人烦闷。甘草汤浸焙干,或盐水炒、或姜汁炒、

用炭。附小草∶益精补阴气,止虚损遗泄,交通心肾,调平水火之功。



<目录>心部药队\〔补心猛将〕

<篇名>丹参

内容:〔害〕虽能补血,长于行血。设经早期,或无血经阻,及血少不能养胎,而胎不安,与
产后
血已畅者,皆不可犯,犯之,则成崩漏之患。凡温热病,邪在气分,而误用之,则反引邪入
营,不可不慎之。久服多眼赤,故应性热。本经云微寒,恐谬也。孕妇无故,及阴虚之人忌
用。
〔利〕苦、微寒、入心主血,去瘀生新,安神养阴,安生胎,落死胎,胎前产后,带下
崩中
需之。
〔修治〕北方产者良,五月采根曝干,猪心血拌炒,或酒炒用。



<目录>心部药队\〔补心猛将〕

<篇名>龙眼肉

内容:〔利〕甘平,补心虚而长智,悦胃气以培脾,除倦忘与怔忡,能安神而熟寐。道家服龙
眼肉
,细嚼千余,待满口津生,和津 而咽,此即服玉泉之法也。
〔修治〕七月实熟,白露后,方可采摘,晒干,焙。生者,沸汤瀹过,食不动脾。其核
去黑
壳研末,止金疮出血。



<目录>心部药队\〔补心猛将〕

<篇名>麦门冬

内容:〔害〕性润动脾,便滑者忌。
〔害〕性寒而润,寒多人禁服。凡虚寒泄泻,及痘疮虚寒作泄,产后虚寒泄泻者,咸忌
之。
徐洄溪批叶按虚劳咳嗽部云∶麦冬能闭肺窍,遂致失音。愚谓咳嗽,因于湿者,湿为重浊之
邪,以麦冬能腻隔,势必湿热壅滞、肺失清肃。肺为声音门户,金实则无声也。
〔利〕甘、微寒、清心泻热、滋燥金而清水源。又为凉三焦次将,地黄车前为使,脉气
欲绝
者,加五味子、人参,三味合名生脉散,补中元气不足。(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
,则气充脉复)。
〔修治〕浙产甚良,四月初采根栽,夏至前一日取根晒干,收之抽心用,不尔令人烦。
近时
多连心用。恐滑肠,用米炒黄。宁心,用辰砂少许拌。入丸散须瓦焙熟,即于风中吹冷,如
此三四次,即易燥而不损药力。(麦冬之功,在润燥,非在滋阴。盖肺热而喜润,故曰∶清
金保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故曰∶滑肠、泄泻者忌用。)



<目录>心部药队\〔补心猛将〕

<篇名>当归

内容:〔害〕气味辛温,虽能补血活血,终是行血走血之性,故能滑肠。其气与胃气不相宜,
故肠
胃薄弱,泄泻溏薄,以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者,并禁用。即在胎前产后亦
忌。辛温发散,甚于麻黄细辛,气虚血弱有热者,犯之发痉。恶榈茹湿面,畏菖蒲、海藻、
生姜。
〔利〕甘辛温去瘀生新,舒筋养营,温中润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归为血药,
故入
三经。头止血,尾破血,全和血。能引诸血归经故名。归尾,一称归须。
〔修治〕二月采根阴干,头尾圆多紫色,肥润气香,里白不油者良,以秦产马尾归最胜,

柔善补,川产力刚善攻,他处 头当归,只宜发散药耳。本病用酒炒,如吐血,须醋炒,或
用酒炒黑。有痰,用姜汁炒。凡晒干乘热纸封瓮收之不蛀。
按当归炒极黑,能治血 血痢,炒焦则味苦,苦则涩血也。



<目录>心部药队\〔补心次将〕

<篇名>白芍药

内容:〔害〕酸寒收敛,凡胃弱中寒作泄,腹中冷痛,及胃中觉冷等症,当禁。伤寒病在上焦
之阳
结忌用,血虚有热者宜之。产后酒炒用,又曰产后忌用。
丹溪曰∶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必不得已,酒炒用之可耳。时珍曰∶产后肝血已虚,

可更泻也。恶芒硝、石斛,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案∶肝脏病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朱颜注。
〔利〕苦酸微寒,敛肺而凉血,制肝以安脾。心主血,凉血故补心,酸收而守其液也。
及一
切血病。同白术补脾,同参 补气,同归地补血,同川芎泻肝,同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止腹
痛。盖腹痛,因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也。
〔修治〕八九月取根晒干,用竹刀刮去皮并头,锉切细,蜜水拌蒸。今多生用单瓣